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在福建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一批批本土企业正乘风破浪,将国货品牌推向世界舞台。农行福建省分行作为民营企业的坚实后盾,助力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使得建新轮胎和圣农鸡肉等国货在全球市场绽放光彩,书写了一段段银企携手、共谋发展的佳话。
从代工到品牌
“莆田鞋”扬帆出海
莆田,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2023年被正式冠以“中国鞋都”称号。这里汇聚了4000多家鞋企,有超过50万从业人口,年产值高达1200亿元,年产鞋品达到16亿双,占据国内市场超过十分之一的份额。
走进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的莆田华盛鞋业有限公司,在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国际标准的生产线井然有序地运转着,每道工序都透露着严谨与高效。该公司作为莆田鞋业的佼佼者,凭借先进的生产线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成功登上莆田市鞋业生产白名单榜首。
“农行的资金,是我们底气的源泉。”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海外订单增多,扩产的资金压力也随之而来。此时,农行莆田涵江支行迅速行动,开启绿色审批通道,仅用三天时间便为企业注入300万元自助可循环信用贷款。
“为进一步推动‘莆田鞋’国际化,我们不仅做好单点突破,更是编织了一张覆盖整个行业的金融服务网络。”农行莆田分行有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该分行精心组建专业金融服务团队,深入参与各类融资对接活动,确保金融资源能够精准对接到每一家有潜力、有需求的鞋企。
农行莆田分行一系列举措,为“中国鞋都”莆田的繁荣发展增添力量,助力“莆田鞋”在全球市场乘风破浪。
远销海外
建新轮胎铺就“绿色”出海路
在福建永安尼葛高新工业园区内,建新轮胎(福建)有限公司的厂区外,大型货车穿梭往来,每日8000多条轮胎在这里启程。
时间回溯至2008年,民营企业家蔡友志怀揣梦想,从橡胶制品踏入轮胎制造的深水区,但初创时期他面临着重重困难,尤其是融资难题。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农行三明分行基于蔡友志及其母公司良好的经营记录,决定提供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为建新轮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金融基石。
十余年间,农行三明分行与建新轮胎风雨同舟,见证并参与了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历程。该分行还开设绿色审批通道,优化国际金融结算服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遗余力地支持建新轮胎每一步的成长。
“农行的支持,是建新轮胎成长路上最坚强的后盾。”蔡友志告诉记者,从荒地上的第一块基石,到今日现代化厂房林立,农行三明分行的金融服务如同一座桥梁,助力国货品牌“建新轮胎”在全球舞台上熠熠生辉。
品质保障
圣农肉鸡“飞向”世界餐桌
光泽县,福建的一隅之地,却蕴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国际味”。走进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手法娴熟,将新鲜宰杀的肉鸡转化为各式各样的冻品、半成品、熟食精品。它们即将穿越大洋,成为世界各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在国际肉类加工舞台上的主力军,肩负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食品工业升级的重任。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该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其冷冻鸡肉产品在海外热销,为中国食品品牌“走出去”树立了标杆。
农行南平分行在这背后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双方的合作也成为银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为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出海插上了翅膀。
近年来,农行南平分行在金融服务模式上主动求变,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包括票据、贸易融资、短期流贷等融资产品及外汇结算和集团银企直联业务,精准对接圣农食品的国际化需求,有效打破了企业融资的瓶颈。
一个个国货品牌跨洋过海,从“莆田鞋”的华丽转身,到建新轮胎的绿色征途,再到圣农鸡肉的国际之旅,农行福建省分行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的承诺,为福建国货品牌的出海之旅保驾护航。
(通讯员苏炳秋对本文亦有贡献)
农行莆田分行服务团队深入鞋企调研 农行福建省分行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