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福建霞浦县践行绿色金融理念,依托县域山海资源,引领旅游产业化,逐步实现海滩、海岸、海岛全域旅游“一条龙”发展,持续打造“画本霞浦 千鲜之城”文旅品牌,推动县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当前大热的文旅经济,霞浦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霞浦农信联社”)紧盯摄影、民宿、文体、露营、康养、诗歌等六大元素,把支持文旅产业作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创新推出“金融+蓝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水平。
助力小众景区“上新”
“冬瓜山影落日沉,桨舟悠然荡晚风”“日落时分,总有一道光照亮你”……打开霞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老姜的微信视频号,关于冬瓜山的视频让人心生向往。在“网红”东冲路通往高罗、大京、闾峡的必经之路上,新增了一处小众摄影点——冬瓜山。这里依山傍水、视野宽阔,退潮时分、日落时刻,光影交织下,桨板、船影、竹竿错落有致,共绘唯美画卷。
“日落时分,在这里与三五好友煮茶,可以独饮咖啡,也可以大口畅饮啤酒吃着烧烤,人好景更好。”老姜介绍,冬瓜山摄影点目前建设比较完善,前期政府投入300万元平整场地及建设停车场,并引入文化传播公司,借着霞浦滩涂摄影的“东风”,对冬瓜山景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目前,这里集摄影、休闲、旅游、赶海于一体,有咖啡吧、观景台、木栈道、凉亭等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以前的冬瓜山只是一个小小的摄影点,没有专人管理,游客基本上拍个照就走,不温不火。现在,我们逐步提升其可玩性,打造落日滩涂音乐节、海上知识学习基地、中小学研学活动场地,我们还推出了桨板、滩涂赶海挖蛏等项目,这就需要资金不断投入。”老姜告诉记者,霞浦农信联社海滨信用社了解到他的需求后,为其发放30万元贷款用于支持冬瓜山景区经营。
赋能海边民宿“出圈”
走进霞浦县三沙镇,一排排主题民宿依山傍海而立,海边的日出日落为这座小镇渲染上迷人的颜色,吸引了大批游客。
作为享誉全国的观点摄影点,三沙镇充分利用渔村特色文化发展渔旅经济,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以“蓝色+民宿”“摄影+民宿”等新业态,带动当地民宿集群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随着民宿业不断发展,竞争也越来越大。目前全县各类民宿就有500多家,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建设精品主题民宿,但所需资金也越来越大。向亲朋好友借款或普通的小额贷款,根本满足不了需求。”霞浦县勿舍民宿业主陈丽美说。
面对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陈女士打算将民宿进行装修升级,但苦于资金周转困难。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霞浦农信联社金融助理第一时间联系到她,并到其民宿实地调研,为其争取到200万元资金支持。
“有了这200万元,我们就可以赶在旺季前将民宿装修升级一番,打造夜色摄影旅拍主题民宿。”陈丽美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近年来,霞浦农信联社针对民宿因规模小、缺乏自有资本积累等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加大对县域民宿产业支持力度,同时不断创新推广“民宿贷”,将旅游产业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有效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资源融合对接,助力实现风景增色、游客增兴、百姓增收、乡村增富。
“要以金融之力助力盘活县域文旅产业,灵活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乡村振兴贷等政策性贷款投放力度,满足文旅产业链发展的融资需求。”霞浦农信联社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联社在支持文旅重点企业、景区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文旅产业上下游企业融资服务,让金融成为县域蓝色经济、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激发“金融+蓝色+文旅”新活力。
(通讯员许秀菊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