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4月29日 > 总第631期 > A6 > 新闻内容
农行山西阳泉分行 多举措赋能地方实体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农行山西阳泉分行牢牢把握“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的发展定位,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做好战略规划、助推产业兴旺、强化科技赋能,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群众金融需求,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全面满足涉农主体信贷需求

谈起农行的金融服务,家住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的农户田双来连连称赞。田双来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他做了多年的粮食收购生意,去年冬天觉得行情不错,准备大量收购玉米,可是资金不足却让他犯了愁。一筹莫展之际,农行阳泉分行平定支行的工作人员在农户建档过程中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很快为他办理了200万元“惠农e贷”,让他有了足够的资金收储玉米。

农行阳泉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年来,该分行聚焦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结合全县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全面满足涉农主体信贷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分行涉农贷款余额20.59亿元,农户贷款余额5.02亿元,农业贷款余额1.74亿元,乡村产业贷款余额2.78亿元,有效信息建档行政村达549个,农户信息建档达4444户。

积极支持非遗文化发展

砂器是阳泉市平定县特产,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张宏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砂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平定砂器博物馆负责人和创办人。

农行阳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分行积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振兴,将文化遗产与金融服务紧密联结,让非遗“活起来、走出去”。

在经过前期的充分考察与调研后,农行阳泉分行为张宏亮发放了全市首笔“非物质文化遗产贷”,并持续助力其品牌建设。截至目前,该分行已经累计为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000万元,还为其办理了聚合码、乡村振兴卡等产品,以实际行动支持非遗文化发展。

多措并举服务乡村振兴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西天弘晋腾商贸有限公司在平定县打造的产业园区,目前已为易地搬迁群众和脱贫人口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农行阳泉分行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多年对园区提供信贷支持,累计为产业园内的44个商户发放“惠农e贷”1258万元,实现了入驻园区商户的全覆盖。该分行还为天弘晋腾商贸有限公司办理“政府增信贷”200万元,为园区内就业的脱贫人员办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5万元,为园区商户办理聚合码30余个。

与此同时,农行阳泉分行平定支行率先与平定县农业农村局签订“三资”监管平台合作共建协议,并成为主办银行,大力推动系统上线。截至目前,农行平定支行累计开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248户,覆盖全市13个乡镇。上线的“三资”平台运行正常,客户反响较好,“三资”平台留存资金8560万元,成功为加快“三农”和县域业务数字化转型、拓展服务“三农”广度深度、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水平作出了新的贡献。

为了惠及更多农户,农行阳泉分行坚持“农户建档开路、惠农e贷敲门、综合营销跟进”的思路,将原先多个惠农e贷专项方案全部整合为“农户信息建档”综合授信方案,解决了原专项方案覆盖面窄的问题,客户经理只需按照系统设置的格式采集客户资产、收入等多方面信息即可给客户进行综合授信,进一步扩大了授信群体。

该分行同时致力于强化产品创新,以满足农村不同群体信贷需求。该分行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对接,了解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绘制“惠农e贷”生态图谱,为不同的产业和客群提供量身定制产品。如为生猪养殖产业较为集中的村庄推出了“养殖贷”;为3家农贸市场推出了“农贸贷”,并发放1000万元贷款。除此之外,还创新推出了“农机贷”“电商贷”“烟商贷”“便捷贷”等10余种“惠农e贷”等系列产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通讯员梁晨宵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