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伴随着我国老年群体日益庞大,如何为“银发族”提供更加贴心便利的金融服务,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的题中之义,也是金融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农行云南红河分行紧紧围绕“爱老、便老、惠老”的服务宗旨,不断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构建适老化金融服务体系,以更暖心、更贴心、更用心的举措提升老年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您好,是农业银行吗?最近我们村里的广播一直在提醒:请尽快到银行激活社保卡,否则会影响到后续补贴的发放和领取。但是我母亲已经80岁高龄了,还卧病在床,无法前去银行办理,该怎么办呢?”张奶奶的女儿在求助电话中焦急地询问。
接到电话后,农行红河分行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申请了外出设备,直接上门为张奶奶提供服务。在办理过程中,因张奶奶听力不佳且口齿不清,多次发生密码设置超时、人脸识别困难、签名不清等情况,通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最终帮助张奶奶顺利完成认证,成功激活了社保卡。
“我是农行14年的老客户了,刚刚银行的小张还在教我怎么用手机银行买理财产品。”正在网点办理业务的陈阿姨向记者说。同时,她向记者展示了农业银行为方便老年人推出的大字版手机银行,页面上的字体不但很大,冗余的操作按键也减少了。这有利于老年人更方便地使用手机银行,保障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农行红河分行辖内各网点不断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遇到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来网点办理业务,大堂经理或者大堂引导员主动上前,询问所要办理的业务种类,提前做好业务分流。针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群体,该分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主动上门为客户办理业务,切实解客户燃眉之急。
今年一季度,农行红河分行共为老年人开展金融上门服务近百次,含办理开卡、社保卡激活、密码解锁、开通掌银等业务,真正将金融服务送到了客户家门口,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农行红河分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破解金融服务老年客户中的难点、堵点,着力打造“浓情暖域”适老服务品牌,以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为目标,本着风险可控、专属服务的原则,从完善设施配备到规范服务标准,从文明服务用语到优化上门流程,从开设服务专区到走进社区宣传,带领老年客户跨越“数字鸿沟”。在完善“适老化”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既保留传统服务,又设置了老年客户绿色通道,使老年人充分自主选择服务方式,确保适老化设施“不缺位”。
“对于老年客户群体,不仅服务要跟上,保障其资金安全也十分重要。他们对数字金融时代的适应性相对较差,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低。”农行弥勒市支行营业室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金融服务更加便捷,但也让老年人群体成为电信诈骗的“高危人群”。
为全力守护好“银发”客户养老资金,农行红河分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组建金融知识服务团队,围绕拒绝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等主题,多频次组织金融知识服务团队进社区、进市场、进乡镇,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手把手介绍支付产品使用流程,耐心讲解防诈骗技巧,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截至目前,该分行60岁以上客户数已达32万余户。
针对老年人现金使用偏好特点,该分行辖内各网点备足小面额现金,为老年人进行人民币现金兑换和存取。今年2月份,该分行还启动了“彩云零钱包”兑换便民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1656个零钱包,为老年人、商户等提供零钞兑换、残损币回收等服务,优化现金使用环境。
“我们还将推动移动支付以及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进一步满足外籍来滇人员、老年人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提升支付服务水平,更好服务社会民生。”农行红河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