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苏炳秋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农行福建省分行紧握数字金融时代的脉搏,以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数字金融服务新标杆,为数字福建建设注入新动能。
助土楼景区“焕新上线”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四部委联合启动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其中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在列。农行龙岩分行积极参与并深入落实相关政策,以智慧景区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永定土楼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期间,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成为旅游热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景区门票收入实现显著增长,达到1456.87万元,同比增加33.9%,高达28.42万人次感受到了农行“智慧景区”项目带来的高效与便捷。福建土楼沟文旅开发公司董事长李联铭表示:“智慧景区的投入使用,实现了手机即门票,极大地简化了购票流程,有效提升了景区运营效能。”
永定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过去每逢旅游高峰期,由于传统人工售票模式下的窗口压力大、票务系统滞后等问题,给游客体验和景区管理带来诸多困扰。农行龙岩分行敏锐洞察痛点,与景区深度合作,量身定制“智慧景区”金融解决方案。
该方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集合了窗口自助购票、线上线下同步结算、资金快速清分等多项功能,通过与土楼景区票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从购票、验票到入园全程无纸化、智能化,有力改善了景区服务面貌,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有效化解了景区管理瓶颈。
构筑乡村振兴新生态
在宁德市寿宁下党地区,农行宁德分行创新设立了普惠数字金融服务示范点——惠农旗舰店,为当地村民提供全方位的线上线下金融服务。
村民黄先生经营液化气配送业务,由于现金交易频繁,一度为资金安全和结算难题烦恼。农行宁德分行迅速响应,上门为其办理借记卡及聚合码业务,有效降低了现金使用风险。
同时,该分行通过掌银渠道立减活动,将便捷、实惠的现代支付方式带入寻常百姓家,真正做到了金融服务直达田间地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除了提供优质便捷的智慧金融服务,农行宁德分行还着力于“智慧乡村”场景的构建,围绕宁德市110个福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及2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积极推进信用村评定和银村合作模式的创新实践。该分行不仅为信用村提供利率优惠、贷款提额、担保多样等实质性支持,更进一步探索差异化准入制度,精心设计金融场景建设方案,以此激发乡村产业潜能,助力农民创业增收。
重塑学校支付场景
以数字力量赋能教育民生领域,农行莆田分行成功将“智慧食堂”项目引入莆田市湄洲岛上的莆田妈祖中学,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便捷高效的智慧化用餐体验。
位于莆田市湄洲岛的莆田妈祖中学,全校师生人数约两千人,食堂用餐需求旺盛。过去,师生们时常面临携带饭卡不便、找寻丢失饭卡等问题。农行莆田秀屿支行获悉这一痛点,主动对接校方,签署“智慧食堂”项目合作协议,通过上门服务,将金融服务送进校园。
“智慧食堂”项目依托农行掌上银行平台,实现了手机二维码、刷卡、人脸识别等多种支付方式的无缝切换,打破了传统的食堂刷卡就餐模式。如今,莆田妈祖中学的师生只需轻松“刷脸”,即可完成一日三餐的支付,大大提升了校园生活的智能化程度。
项目上线后,不仅在校师生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就餐体验,家长们也可在线实时为孩子充值伙食费,并可以查看消费明细。学校借助“智慧食堂”的网上对账和账单实时查询功能,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差错,降低了运营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