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气候炎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为喜温作物甘蔗生长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作为全州的农业大县,元阳县农业骨干产业少,甘蔗产业是变现率最高,与农民利益联结最密切,是带动农民增收最直接的产业之一。
早在2010年,元阳县就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10个糖料生产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相关补贴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该县甘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销量也逐年增加,不少蔗农也有了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收益的念头,但种苗、农肥、农资等集中支出的资金压力让蔗农望而却步。
徐跃仙是与元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的一名甘蔗种植农户,也是与农行红河分行辖内元阳支行签约首笔“蔗农贷”的“体验户”。
据徐跃仙介绍,她家有6口人,靠种植甘蔗为生,一共种植了200多亩甘蔗。目前甘蔗价格好,还有国家、当地政府和英茂糖业有限公司的三重补贴,每亩收入大概有2500元。她和家人有扩大甘蔗种植面积的打算,但是资金上的缺口让她犯了愁。
“听到农行元阳支行客户经理到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宣传专门针对蔗农群体创新推出的‘蔗农贷’,我的心里又燃起了希望。”徐跃仙激动地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这款‘蔗农贷’不需要抵押,申请简单,额度高,利息低,农行的客户经理上门调查、收集资料,短短三个工作日就拿到48万元贷款,很好地解决了我的资金缺口。”
记者了解到,农行红河分行聚焦蔗糖产业链客群日常经营所需的各类合理资金需求,创新推出“惠农e贷(白名单)—蔗农贷”专项建档业务,辖内元阳支行结合县情、行情积极谋划,在2024年3月7日完成首笔“蔗农贷”落地后,目前已完成了28户、1186万“蔗农贷”的签约投放。
“甘蔗全身都是宝,通过加工生产出原糖和白砂糖,进而延伸出更多的糖制品,用蔗梢提取物生产化妆品,用蔗渣生产纸、化肥、酒精、可降解餐具等等。”元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海峰介绍,“元阳县作为全省10个糖料生产基地县之一,我们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不断扩大甘蔗种植面积,联农带农富农效应日益明显。”
云南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是云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大型优质白砂糖专业化生产企业,在红河州、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文山州拥有11个制糖厂、12条制糖生产线,甘蔗日处理能力5.15万吨,年产白砂糖70万吨左右、甘蔗专用肥7.21万吨;在4个州市的14个县市以及毗邻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境外地区发展甘蔗种植面积109万亩,惠及蔗农12万户70余万人。
“‘龙头企业+农户’产销对接的合作模式让元阳当地百姓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我们支行将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元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签约甘蔗种植农户的合理贷款资金需求,致力于让甘蔗种植农户‘扩充蔗园子、装满糖罐子、过上好日子’,为甜蜜产业赋能,共同推动红河州甘蔗种植产业蓬勃发展,共同绘就‘甜蜜事业’的美好蓝图。”农行元阳支行负责人普光义向记者表示。
据悉,农行红河分行结合红河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一县一业”特色产业,依托“惠农e贷”产品,创新推出烟农贷、枇杷贷等特色农业产业专属产品,今年以来累计投放农户贷款43806笔,投放金额达31.56亿元,为农户春耕生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通讯员李小妹、王瑞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