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4月08日 > 总第628期 > B1 > 新闻内容
浙江海盐农商银行 播撒金融“春雨”推动科技强农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第三批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名单,海盐县成功创建省级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海盐农商银行以“机器换人”为抓手,通过“财政扶持+金融灌溉”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和数字农业建设,切实推动金融活水流向高质量农业发展领域。据统计,截至2月末,该行共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431户,投放贷款金额3.77亿元。

“机器换人”下地发力

走进浙江海盐绿优农场,碧绿碧绿的麦苗在春风中摇曳。农场负责人陆海滨操控着他的“黑科技”产品——多光谱无人机正在巡田。

“无人机上搭载着一个多光谱相机,有六个摄像头,可以通过红外、蓝外等多种光线拍摄。”陆海滨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通过把无人机采集到的照片生成光谱图像,可以直观了解小麦长势,精准定制每块麦田的施肥量,再通过专业软件,将麦田细分成小方格,并设置肥料亩均用量等参数,生成一张植保处方图上传到植保无人机平台,植保无人机根据设定数据定量施肥。”

眼下,正是小麦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通过多光谱无人机和植保无人机的结合,让每株小麦都能获得更科学精准的化肥用量,避免因为多施肥出现小麦倒伏情况。精准的投放相较之前,每次可节省30%肥料费用。

“在我创业初期,是海盐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给予我信心。”陆海滨说。

原来,陆海滨从父亲手里接过农场后,想添置现代化农机设备时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得益于海盐农商银行80万元贷款,他相继购入了插秧机、收割机以及无人机等各类农机设备,通过现代化农机硬件加持,陆海滨一人就可以管理上千亩的标准农田。

“年初以来,我行携手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围绕粮食生产、葡萄种植等重点农业产业,充分发挥‘三员’走访机制作用,以划分网格为单位,手‘拎’各项政府补贴和利率优惠政策,展开全县农业生产精准走访,第一时间掌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全生命周期发展中的融资需求,在加深政银合作关系的同时,为春季紧抓生产落实的新农人送上金融专项资金。”浙江海盐农商银行公司金融部负责人张婷芳向记者介绍。

推动农业数字化

为支持农业数字化发展,该行结合专项走访成果,总结农场、农户和农企在打造数字大棚、购置数字化生产装备和建设数字化供应链系统等方面产生的金融需求,大力推广“数字大棚抵押贷”“链贷通”等贷款产品,解决农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

“金斗笠”葡萄产自海盐县金斗笠农场,在浙江农业博览会上斩获金奖。在成名前,金斗笠农场负责人金利明也曾为资金问题苦恼过,由于农场完全按照有机标准建设,同时采用数字化栽培技术,从育苗到收获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海盐农商银行金融服务专员走进金斗笠农场,帮助金利明解决资金困难,助力农场快速发展,才使得“金斗笠”葡萄站上了更大的舞台。

截至2月末,该行通过信贷支持1200亩数字大棚建设,支持80台无人机等先进农机设备,支持1条数字化农业供应链建设。

制定金融解决方案

海盐农商银行播撒金融“春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围绕“向科技要效益 向机械化要效率”的定位,制定符合县域主体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金融解决方案。

“站在新起点,我行大力配合海盐县农业农村局,以‘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加速推进县域新型农机设备普及率;深化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通农业供应链上下游数据流、资金流,为供应链融资提供有效的价值锚点;对农业数字化改造提供专属信贷利率优惠和争取相关贴息政策。”浙江海盐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徐海卫向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该行支持数字化农业供应链建设3287万元,预计全年可为粮食生产节约融资成本235万元。

海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融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大棚内了解春耕资金需求情况 赵佳豪/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