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4月08日 > 总第628期 > A4 > 新闻内容
建行青海省分行 助江当村打开致富之门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走进青海省贵南县茫曲镇江当村,村民们正迎着和煦的春风为耕作忙碌,检修农机、翻耕破土、灌溉施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沿着村道前行,在文化广场,齐全的健身器材和几台大型农机设备映入眼帘,相较前几年,江当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江当村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行政村,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早前种植结构相对单一。据当地村民介绍,青稞、燕麦及油菜是江当村主要农作物,一年下来每亩收益不足300元。

江当村是建行青海省分行乡村振兴联点帮扶村。为让江当村有所改变,建行青海省分行决定从优化种植产业结构入手,发展青贮玉米种植。

但是海拔3000米的江当村适合种植玉米吗?思前想后,建行工作人员决定大胆试一试。2018年春季,他们租了村民的一小块农田,买来种子,一步步学着种玉米。刚开始有的村民还会嘀咕“江当村不可能种出玉米”,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些村民眼里的“门外汉”,试种青贮玉米竟然成功了。

在建行青海省分行的带动下,江当村开始以村集体为主体,承包村民土地推广种植玉米,第一年就实现亩产4吨,按照一吨500元的价格算,一亩地至少有1500元的收益,比原来每亩不足300元的收益多了好几倍。

“现在,村里人不愿意将土地流转了,都想自己种青贮玉米。去年,建行捐赠21万元资金给我们买种子、地膜、化肥,出播种费,现在全村种植了31.7公顷玉米,产值达到100万元。”江当村党支部书记冶学明神采飞扬地说,“从1亩到近500亩,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青贮玉米的种植也为江当村的牛羊养殖提供了优质饲草,牛羊产业也随之壮大,村民的钱袋子越发鼓了起来。

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现在家里有十几头肉牛,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村民魏桂花喜不自胜地说:“不愁没资金、没技术、没饲草,国家的好政策和建行的帮扶让我们有了盼头。”脱贫攻坚期间,魏桂花家领取了当地政府和建行购买的3头小牛犊,后面随着全村青贮玉米种植的推广,饲料问题得到解决,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家里已经有了16头牛。

“去年和今年,家里都种了6亩多的饲草玉米,一年下来不仅家里养的牛够吃,还有多余的饲草卖给村里的养殖大户。”魏桂花说。

有了饲料和发展资金的助力,江当村很多养殖户的牛羊养殖数量也和魏桂花家一样成倍增长。“今年我们家种了5亩玉米,养了300多只羊。”“我们家10亩,牛羊打算全卖了。”“种玉米后养牛的成本就下来了,我家现在有50头牛,原来想都不敢想啊。”……村文化广场的小凉亭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这两年生活的新变化,江当村致富增收的步伐正不断加快。

在建行青海省分行支持下,江当村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成功突围,正逐步形成种植养殖业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规模扩大,村民们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多,一任又一任建行驻村工作队积极提供服务,协同建行青海海南州分行,向村民发放“青农裕贷”低息贷款近1000万元,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备足金融活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