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4月01日 > 总第627期 > A6 > 新闻内容
“新农人”和她的7000亩粮田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农行四川广安区支行为粮食产业发展装上“资金引擎”

连日来,在四川广安的广袤田野上,暖阳普照,春意盎然,农户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辛勤劳作,平整、扶垄、翻耕、浇水……他们抢抓农时、铆足干劲,在新的一年播下希望的种子。

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农行广安区支行派出工作人员积极走村入户,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保障。

在广安区花桥镇福万加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多台大型犁田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为接下来的播种做好准备。“农时不等人,得提前做好准备。”看着田间忙碌的景象,农场负责人熊小兰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我打算更新一些农机设备,资金不愁,银行管,有专门人员对接我们种粮大户。”

作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熊小兰在农行广安区支行的支持下,大规模种植水稻。几年间,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多亩发展到7000余亩。

谈起发展水稻的缘由,熊小兰说:“我以前在外地务工,因为要照顾小孩就回到村里工作。当时看到村里成片的地撂荒了,很不忍心,于是就想着开荒发展产业,后来在老主任的建议下决定种植水稻。”

熊小兰一边继续担任着村里的职务,一边忙着生产前期的筹备工作——修房子、购买农机等生产设备,创办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然而,发展资金不足成了难题。就在熊小兰为资金问题愁眉不展时,农行广安区支行工作人员积极走村入户,得知熊小兰愿意发展种植业,便迅速开展调查,开辟绿色通道,为其发放了30万元“惠农e贷”,并给予最优惠利率。有了发展资金的熊小兰开始在水稻种植上大展拳脚。

“‘惠农e贷’无须任何抵押和担保,直接放款到账。”熊小兰表示,当时如果没有农行的支持,她的家庭农场肯定达不到现在的规模。她对农场管护有加,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农场还被评为“四川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

2024年初,熊小兰准备扩大种植面积之际,出现了资金紧缺的情况。农行广安区支行党员突击队在村里集中发放贷款时,了解到了熊小兰的情况,第一时间收集整理授信材料,很快就完成了贷款发放工作,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农行的支持就像‘及时雨’一样,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熊小兰称赞道,“农行服务贴心、利率优惠,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短短10天时间,她就拿到了农行发放的150万元贷款。截至目前,农行广安区支行已累计为其发放450万元贷款。

随着多次外出培训取经,熊小兰深知水稻种植的核心是绿色生态可持续。她秉承科技引领、良种引进、生态种植、规模增效、促进就业的理念,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托管农业,水稻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越做越大。

“开荒田、做产业,自己发展只是第一步。”熊小兰说,发展水稻不仅是为了提高农田利用率,也是希望带动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她成立了广安南浔劳务协作就业基地,长期聘用11名村里原来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助他们每年人均增收2万元,农忙时临时聘用80余人,促进了就业,还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行按照‘一县一品、一行一品’的开发思路,围绕辖内稻米、油料、果蔬、茶叶等产业,对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三链’,以穿透式链式服务,助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农行广安区支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支行紧紧围绕广安区农业产业特点,深入田间地头,致力于解决农户“贷款难”和“担保难”等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农行广安区支行涉农贷款余额25.51亿元,其中“惠农e贷”余额4.2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77亿元。

(通讯员李华、杨建国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