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冯存锦 黄晖杰
【农村金融时报】
——广西博白农信社支持返乡创业玉林人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广西玉林市委市政府把推动“玉商玉工”回归工作上升为玉林市发展的“一号工程”和战略举措来抓。所谓“玉商玉工”,是指曾在外地做生意或打工,最终选择返乡创业的玉林人。
广西博白农信社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提前布局,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日,记者走访博白县凤山镇,了解博白农信社支持“玉商玉工”回归、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情况。
特色中药 “绿了”荒山
“你们看,这中药牛大力生长得多么旺盛,原来只有几十亩,看见这山地荒芜非常可惜,而且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中药牛大力生长,索性扩张到100多亩,在资金出现缺口时,博白农信社及时加大了信贷资金支持力度。”谈到种植中药牛大力,凤山镇立石村中药牛大力种植户张大叔难掩内心激动。
张大叔夫妇在外打工多年,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当时在外面打工攒了不少钱,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想回乡投资创业,研究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试种中药牛大力,成功后才大规模种植。”张大叔说。
“缺资金就找博白农信社,贷款手续非常简单快捷,准备好材料递交后,10分钟贷款就能到账。”张大叔种植中药牛大力已有3年多,博白农信社为他增加贷款授信额度,帮其渡过难关。
如今,张大叔的中药牛大力长势旺盛,原本荒芜裸露的荒山披上了绿装。为了卖出更好的价钱,张大叔计划种到第5年才出售,亩产量约3000斤,市场价约20元,除去成本和人工,亩利润约有1.5万元,届时收入将非常可观。
种养混合 “青了”荒地
凤山镇峨眉村地理位置偏僻、山多路绕,产业基础薄弱,村民外出务工居多,曾经较多坡地成片丢荒,而今已成片种上了饲养牛羊的甜象草。
“我养了约300只羊、30只牛,到了秋冬就全靠我种的几十亩甜象草来喂养,以前村里荒地多,我把它们成片租过来,用牛羊粪来做肥料,还不用买饲料,节省了大量成本,关键是循环使用没有环境污染。”九零后的小李夫妇在外地开过粉店,做过包工头、建筑商,考虑到孩子读书和老人赡养,最终选择回乡搞养殖。
初次养羊时,由于没有经验,羊病死率高,产羊羔率低,小李的养殖心有过动摇,后来博白农信社金融先锋进村授信,给予了小李2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让他重拾信心,从20只羊发展到现在的300只羊、30只牛,走上养殖致富路。
“我们夫妻坚信勤劳能致富,关键时候是农信社帮了大忙,没有农信社的支持,也没有我们现在的小成就。”小李夫妇说。
辣椒种植 “红了”田野
走进凤山镇龙城村,尚未开始播种早稻的田地里,成熟的辣椒红成一片,放眼望去,一垄垄辣椒长势旺盛,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工人们穿梭在这片“辣椒海”中采摘、装袋、搬运,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博白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晚稻收割到第二年早稻播种闲置时间长,在广东做生意的龙城村民黄老板,每到冬天就回乡承包田地种植辣椒,今年是他种植辣椒的第5个年头。
“现在辣椒是销售旺季,种植辣椒投入资金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资金量大,关键时刻有博白农信社的信贷资金扶持,让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明年我们要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辣椒产业。”提到博白农信社的支持,黄老板高兴地说。
金融活水 “富了”农民
从“上山下乡走村串户”到“数据科技赋能整村授信”,从“物理铺点、人海战术、线下服务”到“数据先行、科技赋能、线上线下融合触达”……博白农信社充分发挥自身农村金融数据资源优势,秉持“用数据服务、用数据管理、用数据经营、用数据创新”的新理念,为乡村振兴、“三农”发展插上了数字的翅膀。
博白农信社以片区为单位,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持续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依托“整村授信”,重点支持农户、经济能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在发展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各环节的金融需求,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截至今年2月末,博白农信社累计采集白名单户数11.55万户,授信户数7.3万户,授信金额75.3亿元,用信户数2.7万户,用信金额45.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