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3月25日 > 总第626期 > A5 > 新闻内容
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 以“农地贷”撬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黄力辉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两笔来自农发行的信贷资金,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擦亮“林海雪原”金字招牌、打造“世界特色农业新名片”再添动力。

近年来,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擦亮“农地银行”特色品牌,以土地赋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数据显示,2023年,该分行累计投放农地贷款94.7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42.6亿元,较年初净增80.9亿元,全省39个黑土地保护重点县实现农地业务“全覆盖”。

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

3月15日,农发行牡丹江市穆棱市支行成功投放农地贷款140万元,用于支持穆棱市国有农场、国有林场农用地规模化经营项目建设。

该支行相关负责人胡军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长期以来,我行不遗余力支持地方农村土地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此笔贷款发放过程中,我行强化与穆棱市政府沟通对接,积极宣传农发行信贷政策,细化融资方案,全力解决堵点难点问题,顺利推进项目获批,实现贷款尽快投放。截至目前,我行已累计为该项目投放贷款1.325亿元。”

该项目单位相关负责人兰书洲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总投资近2.6亿元,覆盖穆棱市域内5个林场和3个农场的土地平整、排水灌溉、田间砂石路铺设工程。项目成功落地将有效增强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更大土地经营效益,活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与此同时,农发行牡丹江市林口县支行为林口县国有林场农用地规模化经营项目建设提供2亿元信贷资金,着力支持农地项目。

“目前该贷款项目已进入省级分行审批程序。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土地、劳动、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有效推动当地落实土地流转机制,加强黑土地保护,有利于提升耕地生产能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该支行行长刘晓东表示。

创新“土地+”模式

黑龙江地处东北黑土地核心区,现有耕地2.58亿亩,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依托“土地+”模式,在省市县三级行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工程,落地“农地+林辅用地规模经营”“农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项目。

2023年,该分行新营销储备农地项目42个、金额180.8亿元,全年向31个国有企业新审批农地项目贷款116.5亿元,支持1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47.7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对北大荒农垦集团支持力度,向下属17个农场及企业投放农地贷款12.9亿元,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利用“农地+资金供应链”模式支持省属重点企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投放流动资金贷款3.5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23.5万亩;审批大庆市大同区盐碱地治理项目贷款5800万元,改造盐碱地2500亩,助力昔日盐碱“不毛地”变为今朝黑土“新粮仓”。

此外,为提升支农质效,该分行依托总行小微智贷线上平台,积极推广应用供应链订单种植贷模式,通过线上贷款受理、评级、授信、审批、合同签订、贷后管理等数字化操作,为租种土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租、种、管、收、售”一体化的高效便捷金融服务。2023年,该分行向9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农地贷款8.7亿元,支持土地托管82.4万亩,其中支持种植大豆42.8万亩,玉米39.6万亩。

农发行穆棱市支行信贷支持的农地项目 农发行穆棱市支行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