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初春时节,放眼望去,三晋大地的田野仍是一片萧瑟,但是走进山西壶关县李掌村种植户刘红林的西红柿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绿意盎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刘红林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他曾是一名出租车司机,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号召下,返乡搞起了西红柿种植,随着西红柿销路越来越好,便有了扩大生产规模、升级大棚设施的打算。今年春节假期刚过,他就联系起了厂家准备扩建,不料资金缺口却成了拦路石,春耕备耕不等人,正在他着急之时,恰逢山西壶关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来到李掌村开展普惠金融产品宣传,了解到他的难处后,当即便一同前往他的大棚,现场进行评估、调研,向他推荐了专门为西红柿种植户创设的贷款产品“西红柿贷”,成功发放5万元的信用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同时,还根据他的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还款方案,按照西红柿生产周期分期还款,在确保资金充足的前提下,不会因为还款紧张而影响日常经营。
信贷支持种植户刘红林只是壶关农商银行上门送贷、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壶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了给广大农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壶关农商银行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普惠金融发展理念不动摇,紧紧围绕省行、长治审计中心工作部署,大力培育当地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精特新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店上镇旱地西红柿种植基地、晋庄镇肉驴养殖、五龙山花卉种植等特色产业化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村银联建”授信活动,为每个村配备金融网格员,推动信贷资金向“三农”领域倾斜。2023年以来,累计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33358.83万元、普惠型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35706.12万元。
壶关农商银行牢牢把握壶关县“三地建设”战略要求,围绕全县产业转型战略思路,以“市场主体对接”工作为抓手,在壶关县政务大厅成立金融服务点,第一时间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最大程度为小微企业“松绑助力”。持续上门走访调研,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针对性优化金融服务方案,严格落实降本减负、扶持激励等政策措施,加大对文旅产业、特色种植养殖业、新能源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支持各类市场主体1626户,对县域社区、乡村服务覆盖率达到91%以上。
据悉,为了焕发普惠金融发展活力,壶关农商银行以创新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下细功夫、苦功夫、实功夫做好普惠金融,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员营销理念,考核办法,合理增加普惠金融领域倾斜力度,激发全员工作活力。大力推动业务线上化,强化手机银行、晋享贷等电子化渠道办理业务,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思维引流量、拓场景,不断增强获客黏客能力和高质量发展后劲。从单一传统服务向综合化金融产品供给转变,通过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反向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提质增效,有效满足了广大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