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农行四川广安区支行支持乡村产业振兴
近期,农行四川广安区支行积极开展“新春走基层”调研走访活动,组织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延伸至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建设“足不出村”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窗口,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专项贷款,支持农业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
“农行服务好、效率高,这笔贷款的及时到账,让我种植水稻更有底气了。”收到贷款资金后,广安区悦来镇花莲村的水稻种植大户李方寿高兴地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据了解,有着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李方寿,认准水稻种植是个“有奔头的营生”,2024年初,他又承包租赁了200亩农田,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农田租赁到位了,可李方寿却为购买种子、农药化肥资金犯了愁。
就在这时,在村里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农行广安区支行为他“贷”来了好消息。当得知李方寿的情况后,该支行第一时间联系了他,为其推荐了“惠农e贷”产品。该支行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后,迅速搜集资料,上报审批,仅2天时间,李方寿就拿到了农行发放的27.99万元贷款。“这个产品太好了,真是咱老百姓的专属产品啊!”李方寿激动地说。
李方寿告诉记者,他在悦来镇花莲村流转了330亩土地、万善镇降龙村流转了140亩土地,通过土地调整,现在不仅路好走了,小型机械也能发挥作用,大大提高了机械化耕作效率。这两天,他正抢抓晴好天气,对土壤进行翻耕,为3月份的育秧播种打下基础。
“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把我们小田改为了大田,把湾田改为了直角,方便我们机耕机收,给我们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李方寿说。
“面对农村金融市场新形势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要求,我行积极探索科技赋能路子,应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村信贷产品,以整村推进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销售行业和粮食、脐橙、蔬菜等种植养殖大户的信贷支持,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系统多‘跑批’、农民少‘跑腿’,架起春耕备耕‘连心桥’。”农行广安区支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农民收入,该支行推出适用于农村产业发展的贷款产品“惠农e贷”。据悉,“惠农e贷”是农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推出的一款专门服务农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实现系统自动审批,农户快捷用信。该产品具有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广安是四川省粮食主产区之一。以“增量、增产、增收”为目标,广安市聚焦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应用等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广安行动,推动粮食稳产增收。
农行广安区支行因地制宜,强化对粮食种植、收购、贸易、加工、储备、销售等客户的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支持“天府粮仓”建设。同时,为做好春耕等农业生产金融服务工作,该支行按照广安市关于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广安行动相关要求,积极落实“天府粮仓·金融灌溉”专项行动,立足特色产业优势,将信贷资源不断向粮食行业倾斜。
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该支行涉农贷款余额25.51亿元,其中“惠农e贷”余额4.34亿元,有效地服务了地方乡村振兴。下一步,农行广安区支行将以“惠农e贷”作为主打品牌,全面改造升级“三农”金融服务制度、流程、产品、渠道,以支农惠农为核心,不断加大信贷涉农资金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三农”贷款支持范围,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精细化、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通讯员李华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