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我既养牛又种地,年收入不低,偶尔想用钱周转一下,银行还是不给我贷款。”“今年肉羊的价格不景气。”“急用钱,还得专门跑到镇上办贷款,镇上的人多,等待时间太长了。”“民间借贷不可行。”……在建行内蒙古巴彦淖尔分行客户经理的调研本上,写满了农民生产经营现状和困扰其收入增长的问题。
在内蒙古,信贷难题是农牧区面临的困境之一。经济状况相对薄弱,部分农牧民缺乏抵押担保物,导致他们难以获得贷款。
近年来,建行内蒙古巴彦淖尔分行围绕如何运用新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这一课题,找准解民忧、办实事的着力点,谱写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截至2023年末,该分行涉农贷款余额76.08亿元,较年初新增21亿元,服务全市数万余户涉农主体,将新金融行动实实在在落到广袤的乡村田野上。
金融宣讲深入基层
建行巴彦淖尔分行把推进宣讲下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深入到磴口县、乌拉特前旗等旗县开展“万村增金”宣讲、“金融副村长”培训班,聚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化思想认识,拓宽工作思路,找准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方向。
“我们通过乌兰牧骑党建工作宣传队持续推进‘课程三送’活动,走进农村党员活动室、居民家中、田间地头宣讲10余次,推动惠农政策‘暖’到百姓的心坎上。”建行巴彦淖尔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该分行组建“蒙古马”金融服务突击队,走进15家种植养殖企业,宣讲对涉农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以及建行的金融服务产品;举办7场“金智惠民”培训,为260余名种植养殖大户和农牧业合作社经营者送去金融知识。
不仅如此,为找准支持地方乡村振兴与建行金融服务的契合点,充分发挥金融力量为农牧民办实事办好事,建行巴彦淖尔分行全行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思考“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调研课题。该分行负责人带头开展10余次走访调研,还向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收集金融服务工作意见,并与地方农牧业局开展座谈,切实把准农村金融需求“脉搏”。
群策群力精准解难
为全面了解农户需求,建行巴彦淖尔分行工作人员分批走进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西小召村、乌拉特中旗石兰计村等地,与从事番茄、葵花、辣椒、牛羊等种植养殖的农牧民促膝交流,倾听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全面掌握农业生产第一手资料。
“经过多次调研,我们总结出当地农牧民三点最为迫切的金融服务需求,即担保之需、低利率之需、渠道之需。”该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结合农村调研实际,该分行积极开展“我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听民意、访民情,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出谋划策。
“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户的需求出发,积极提出建议。”上述相关负责人举例,比如,创新升级涉农贷款产品,根据农业生产规律,科学合理评估抵押品价值,更好地贴合不同类型借款人的抵押资产实际;创新服务模式,畅通农牧民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力推广线上金融产品,为农户提供“秒申秒贷”的便捷服务。
为破解农村产业发展难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建行巴彦淖尔分行主动向自治区分行反馈情况,依托创新推出的“蒙担贷”产品,满足当地辣椒、葵花、牛羊等特色产业种植养殖大户金融需求,惠及1000多户农户。
“建行这50万元的‘蒙担贷’就是及时雨,我要让更多乡亲们了解建行的好产品、好政策。”这是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苗二壕村的种植大户苗龙的心声,在建行帮助下,苗龙的1000亩辣椒喜获丰收。
除此之外,为解决奶业产业链上养殖环节融资瓶颈,该分行推出“奶牛抵押贷款”,向当地规模化养殖企业新增授信4.9亿元;依托金融科技,丰富“裕农快贷”系列产品内涵,累计授信4亿元,服务农户1.4万户;创新服务模式,延伸金融触角,推广建行内蒙古分行“金融副村长”模式,共建设“金融副村长+裕农通”服务点503个,为村民及时匹配建行合适的惠农产品,成为拉近银行和农牧民关系的桥梁纽带;畅通线上缴费交易渠道,民生交易新增8140笔,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