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1月15日 > 总第617期 > A6 > 新闻内容
支农支小向“实”向“微” 普惠“贷”来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农行四川广安区支行发展普惠金融侧记

近年来,农行四川广安区支行立足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深耕“三农”普惠沃土,充分发挥渠道、资源和服务优势,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扩大服务覆盖面,与广安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向“实”而行 深耕普惠金融

广安某“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因订单快速增加,面临着下游客户回款不及时和扩大生产保障供应需垫资的双重困境,资金链逐步紧张,急需大量资金注入。农行广安区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为企业开设绿色审批通道,匹配“专精特新小巨人贷”产品,2023年累计向该企业发放贷款17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

“我们企业还处在初创期,需要大量启动资金。农行广安支行贷款发放效率高,能够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不仅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需求,也保障了公司的正常经营。”该企业负责人曹伟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据悉,2023年以来,农行广安区支行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和信贷投放的着力点,聚焦当地“专精特新”优质企业,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和特点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建立授信调查绿色通道、简化利率优惠流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质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该支行实体经济贷款余额32.49亿元。

向“微”而动 坚守金融初心

“太及时了!这995万元真是雪中送炭,一下子帮我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贷款资金到位后,广安鸿美嘉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泽洪感慨不已,“纺织服装产业市场需求更新非常快,推动产业升级改造势在必行。公司这几年研发投入较大,随着研发费用的增加,流动资金短缺成了我的心病。”

据悉,农行广安支行围绕小微企业生态圈需求,做深做透细分客群,拓展有潜质的小微企业,通过完善产品体系,优化办理流程等方式焕发小微服务新动能。

该支行以党建共建、行业协会战略合作为抓手,强化银税互动、银商合作,打开信息共享突破口,掌握当地小微企业的整体情况,大力支持符合地方产业特色、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推出“微捷贷”“抵押e贷”“科技e贷”等贷款产品,建立立体化的产品体系;大力开展阳光信贷,积极搭建小微贷款“绿色融资渠道”,优化小微企业信贷审批流程,缩短贷款办理时限。

截至2023年12月末,该支行普惠贷款余额7.6亿元,较2023年初增加2.37亿元。

向“下”扎根 赋能乡村振兴

“开春要买化肥、农药、种子,正是我急着用钱的时候,农行给我办了贷款,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广安花桥镇冲锋村的种粮大户胡丽萍说。

2023年初,胡丽萍在冲锋村流转土地3400亩,决定扩大种植规模,然而新流转土地用了大批资金,导致春耕备耕资金没有着落。正当她为资金发愁时,农行广安支行了解到胡丽萍的春耕生产资金缺口后,向她详细介绍了农行贷款产品,并第一时间进行贷前调查。仅用10天时间,胡丽萍便获得了农行的贷款,她的干劲和底气更足了。

“我行精耕细作‘三农’主阵地,坚持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创新服务方式、找准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搭建多元化、特色化业务场景,探索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举措,全力满足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各个环节和各类主体的金融需求,向‘下’扎根,赋能乡村振兴。”农行广安支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该支行加大对特色产业支持力度,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支持合作化、集约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推进“整村授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程,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对有融资需求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批量授信,扩大信用数据的使用范围。通过“整村授信”加大对“惠农e贷”的投放,解决农民资金的现实需求,提升“三农”普惠金融质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农行广安支行惠农e贷余额3.57亿元,较2023年初净增1.25亿元,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贡献了金融力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通讯员 李华 赵健松 对本文亦有贡献)

①农行广安区支行工作人员走访广安某制造企业进行贷前调查

②农行广安区支行工作人员走访广安某林业公司进行贷前调查 范强/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