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4年01月01日 > 总第615期 > A7 > 新闻内容
农发行北京分行 为首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李美丽 通讯员 张欣

【农村金融时报】

北京大兴区地处北京南郊平原,有“天下首邑”之称,是农村“三块地”改革的先试先行区。“十四五”以来,农发行北京分行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区域特色,围绕支持农村“三块地”改革做文章,持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首都乡村振兴。据记者了解,“十四五”期间,该分行已先后营销对接大兴区9个农地项目。

2023年以来,农发行北京分行党委深入地方政府、客户企业调查研究,加快推动农地业务落地见效,牵头单笔金额最大集建地银团贷款项目——大兴集建地项目贷款240亿元成功落地,目前已投放18亿元用于支持大兴区黄村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入市项目。

探索特色化、差异化

发展路径

为在首都更好地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农发行北京分行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道路,将打造“农地银行”品牌作为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下沉服务重心,大力支持区属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大兴区黄村镇镇域面积65.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69万人。由于人口数量和面积的差异,该镇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较为普遍,而分布的不平衡性又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农发行北京分行精准把握“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要求,安排青年业务骨干详细梳理农村“三块地”改革政策脉络,确立目标,“点对点、一对一”包镇负责,深入乡镇进行营销宣讲,以宽肩膀、硬本领挑起服务首都乡村振兴的“责任担”。

推进模式创新

做活“土地”文章

农发行北京分行紧紧围绕土地做文章,配合国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创新模式,打通难点堵点,持续擦亮“农地银行”特色品牌。

“我行深度挖掘农地土地资源,以把握好项目主体和现金流管理为重点,融入担保、抵押和服务创新,全力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模式、‘集建地+产业园’模式,探索宅基地改革‘合村并居’和‘一村一品’模式,让2万亩‘沉睡’集体土地资源活起来,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优化农村土地配置,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农发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大兴区黄村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入市项目为例。据记者了解,为推动农发行牵头的最大一笔银团贷款项目落地,农发行北京分行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提前介入项目谋划,参与项目可研编制,为政府和客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其中,总分支行上下协同、三级联动,前中后台平行作业,密切合作,开辟办贷“绿色通道”,从项目立项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逐步跟进,并与9家银行同业机构同时沟通。最终,农发行总行用时三周成功审批了牵头单笔金额最大集建地银团贷款项目——大兴集建地项目贷款240亿元,跑出了总分支行办贷“加速度”。

上述负责人介绍,农发行北京分行支持的项目由各村入股成立的镇级联营公司作为承贷主体,整理整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现规划集体产业用地的统筹集约高效利用和产业结构的腾笼换鸟。

项目的推进不仅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而且使村民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获得增值收益,有利于提高收入。

坚持融资融智结合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农发行北京分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专业优势和“融资+融智+融情”一体化金融服务优势,为属地政府融智,推动银政合作。

“总行相关处室派专人对接,实地指导。”谈及政银合作采取的举措时,农发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分行围绕属地农村“三块地”改革重点工作,提前介入改革方案的制订,协助政府设计相关农地项目,营销、对接、跟进、培育相关优质项目;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农村“三块地”改革中“政府和客户需要什么、农发行能提供什么”作为产品创新的基础逻辑,重点解决好客户准入、还款方案设计、担保价值确认等问题;积极建言属地政府有效协调国有企业,健全现有融资担保体系,提升担保能力,解决融资瓶颈问题,助力大兴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一步,农发行北京分行将切实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打好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农村改革“组合拳”,进一步研究“土地+”模式,通过农地综合整治贷、农地产业振兴贷、农地生态服务贷、农地制度改革贷、农地新型抵押贷等特色模式,创新探索破解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持续擦亮“农地银行”金字招牌,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首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