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阙裕民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银行(以下简称“北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高水平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金融科技
助力广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2月,北行与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运营的重要承载方——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促进广西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年来,北行与中国东信持续整合资源配置、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在信息服务、信创改造、投放贷款助力企业发展、互助合作开发科技系统等多领域、多维度深度合作,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快打造服务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服务平台与产品,为建筑、教育、大数据等重点行业提供金融科技支持,助力广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广西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桂教通”平台)是由广西教育厅统筹建设、中国东信运营、北行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教育生态系统,是广西教育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行为“桂教通”平台提供定制化代收代付解决方案,实现普惠便捷的统一支付体验,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资金管理安全性,致力于构建教育数字互联新模式。截至11月末,“桂教通”平台入网学校142所,交易金额达1079.28万元。
为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广西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以下简称“桂建通平台”)应运而生。北行成为首批“桂建通”平台合作银行之一,快速响应广西住建厅和中国东信的建设需求,成为广西首家上线平台代发工资功能的合作银行,以工资专户保障农民工权益,促进破解欠薪难题。截至11月末,北行累计发行并绑定桂建通卡超50万张,占广西绑卡总量约20%;累计通过桂建通平台代发农民工工资约200亿元,占广西代发总量约18.8%。
北行还为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提供定制化综合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大数据交易中心电子账户系统”,与中国东信合作,通过开放银行进行金融科技输出和数据赋能,将人脸识别、OCR和工商数据校验等技术运用于交易中心的数据交易平台,支撑数据交易方从线下全面转向线上,大幅提升交易中心的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该系统实现数据交易标准化,保障交易过程的资金安全,为线上支付手段提供了全新可复制的模式。今年11月份,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作为广西唯一的数据交易场所,正式上架柳州市公共数据授权应用产品并顺利完成广西首单地市级公共数据产品场内交易,为广西各地市发展数字经济、挖掘数据价值、开展公共数据授权工作树立了标杆。
“数智”驱动
引领北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行扎实推进科技立行和科技引领战略,金融科技水平大幅提升。
北行在基础架构、基础设施和基础系统等方面极具竞争优势。“1个云数据中心+1个分布式核心系统+50个新建应用系统+107个配套改造存量系统”的新一代超大型全面云化综合系统群建成投产,获得国家多个部委、中国计算机学会和国际数据公司IDC等权威机构多个奖项,构建了符合趋势、行业领先的“微服务+分布式+云应用”的总体技术架构。广西北部湾银行五象总部大厦数据中心获国家六部委评定“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为广西全行业第一家、目前唯一获此评定的数据中心。此外,北行获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评定为“金融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等级评价先行机构”,成为国内第四家投产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城商行。
加强数据治理及数据应用,北行全力推进全行业务、数据、科技三位一体的数字化转型,建设包括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中台等在内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投产互金平台、互开平台、场景创新、商业智能、数据建模等在内的数据应用工具;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大数据的创新和应用,提升科技和数据对业务的引领支撑,科技数据人才团队不断扩大,敏捷IT能力持续增强,有力推进大零售金融和运营体系、大对公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全面数字化转型。“综合化数据治理体系”获全球权威机构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最高奖项。
同时,北行加大金融资源赋能“科技强桂”,把握不同发展周期科创企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服务策略,着力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广西科技产业迈入“快车道”提供金融引擎。
截至11月末,北行应用系统数达356个,上“云”率88.2%;电子银行替代率98.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贷款余额181.49亿元,同比增长52.08亿元,增幅40.24%。
广西北部湾银行五象总部大厦数据中心 北部湾银行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