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江西泰和农商银行 上门服务解民忧
本报讯 记者郑长灵 通讯员欧阳靖报道 近日,一位客户焦急地来到江西泰和农商银行营业部,着急地向工作人员询问能否为家人办理密码挂失业务。原来,客户王阿姨因取钱输错密码,导致账户被锁,但现在急用钱,母亲卧床无法来行办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一边解释需要本人挂失的制度要求,一边表示可以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随后,泰和农商银行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带着移动终端为客户上门办理了密码挂失业务。
近年来,泰和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暖行”的战略,从点滴细微处做起,提供最贴心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下一步,该行将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持续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用行动去擦亮“离大地最近、与百姓最亲、跟小微最紧”的“百姓银行”招牌。
福建东山农信联社 深化绿色金融服务
本报讯 记者陈衍水 通讯员沈莲 蔡陈芳报道 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进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福建东山农信联社深化绿色金融服务,做优主业、做精专业。截至10月末,该联社共为辖区10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授信,贷款余额7320万元;通过福农综合服务平台为19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建档评级,助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截至同期,该联社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达8.541亿元,比年初上升2.12亿元,增幅33.08%,绿色信贷增速高于同期贷款增速;绿色金融贷款户数3186户,比去年同期户数高出66户,实现绿色贷款“四个不低于”目标。
浙江慈溪农商银行 “兴村贷”为集体经济发展赋能
本报讯 记者王爱静 通讯员周文博 华廷瑜报道 日前,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慈溪农商银行为慈溪市新浦镇洋龙、余家路、云塘南和双庆浦四个村各发放260万元“兴村贷”专项贷款,用于支持发展三产项目,预计这些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20余万元。
近年来,慈溪市各镇通过整合经济薄弱村建设用地资源,统一实施工业经济项目开发,打造飞地抱团型片区组团发展模式,以解决各村经济薄弱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但实施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项目启动遭遇瓶颈。该行创新推出“兴村贷”专项贷款产品,精准对接融资需求,有效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据悉,“兴村贷”是该行创新研发的一款专项信用贷款产品,以解决慈溪市内行政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日常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贷款期限最长三年。目前,该行已为全市68个村发放“兴村贷”专项贷款3.7亿元。
河北张北农商银行 推动小贷中心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李美丽 通讯员任玥玮 贾杰报道 为加快信贷业务转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河北张北农商银行严格按照省联社、张家口审计中心关于重塑小贷中心活力相关工作部署,着力推进小贷中心阵地建设。该行以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制度建设、优化审批流程、创新信贷产品、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五板斧”为主要抓手,推进信贷业务转型落实落地,推动小贷中心高质量发展。截至11月末,该行小贷中心累计发放贷款7616笔,较年初增加3827笔,人均管户188户,累计投放14.56亿元,贷款余额2.87亿元,较年初增加9400万元。
山西孝义农商银行 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本报讯 记者王磊 通讯员任海荣报道 今年以来,山西孝义农商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稳中求好,切实加大实体经济、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全方位助推地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以“降成本”为导向,实现精准营销新突破。该行聚焦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地方招商引资企业,通过存贷联动营销大企业客户,确保贷款大客户资金回行。以“调结构”为导向,实现信贷转型新突破。该行加大对煤炭、甲醇、合成氨等煤化工示范基地、铝镁产业基地传统优势行业客户的信贷支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对氢能产业、锂电新材料、电极材料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围绕乡村旅游、设施蔬菜、核桃、畜禽养殖等乡村振兴产业,加大对乡村旅游示范村、智能化玻璃连栋温室大棚、肉鸭产业养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肉牛养殖基地等项目的信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