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12月11日 > 总第612期 > A7 > 新闻内容
塑造“特色银行”样本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农发行湖北十堰市分行支持当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纪实

湖北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和核心水源区,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肩负着“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重要使命。同时,十堰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农业分量重,农村人口多。

扎根秦巴山区的农发行湖北十堰市分行正聚焦当地“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擦亮农发行银行品牌特色。近5年,该行累计审批贷款499.78亿元,支持全市“三农”领域重点项目137个;截至今年10月末,累计投放各类贷款80.43亿元。

做好“守井人”

扛牢“守井人”之责,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发展所需。多年来,农发行十堰市分行擦亮“水利银行”名片,勇做绿色发展的金融排头兵。截至目前,全行贷款余额381亿元,其中,水利相关的贷款余额139.95亿元。

2022年7月份,农发行湖北省分行与十堰市政府签订《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十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服务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长江大保护等重点领域,共同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续建设。

在全力支持水资源调配方面,农发行十堰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主体工程做优服务,我行先后审批引江补汉配套工程贷款10.8亿元,基金2亿元,助力缓解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期交通运输拥堵问题,形成引江补汉工程快速通道。围绕区域工程重点推进,支持竹溪鄂坪调水、房县南河水资源配置等调水工程,缓解十堰南部县城城区70余万人生活与工业、农业生产用水矛盾;围绕基础工程做好保障,先后支持竹溪鸳鸯池、房县方家畈、郧西县水石门等水库建设,增强项目所在地防洪防灾、农业灌溉、饮水保障功能。”

在全力支持治污减排方面,该行发力源头减排提升水质,累计投放贷款33.2亿元,支持新建管网5921.12公里,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流,从源头治理生活污染。大力支持小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工程,先后支持十堰神定河流域治理、丹江口沙沟河流域治理、竹溪河流域治理、郧西天河流域治理等流域治理和水保项目29个,投放贷款45.2亿元。

守好“粮袋子”

仓廪实,天下安。一直以来,农发行十堰市分行把支持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重要农产品保稳供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助产销、稳粮源上让“百姓饭碗”端得更牢,不断擦亮“粮食银行”品牌。

为守好“粮袋子”,稳住地方粮食安全“基本盘”,该行主动跟进全市各地粮食收储计划,全力保障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供应,近5年累计投放粮油收购贷款6.8亿元。

“不仅如此,我行围绕做好‘地’文章,与市农业农村局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组建项目营销团队,专门提供农地业务金融服务,累计审批农地贷款56.3亿元,发放贷款28.26亿元,用于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提升改造农用地87万亩,增强了项目区农田的抗旱、排涝能力,促进粮食作物高产稳产。

稳字当头,围绕做好粮食“供”与“销”协同稳步发展,该行重点聚焦农产品、生猪、油料等领域,累计投放贷款2.9亿元,支持建成郧阳区油橄榄产业基地、郧西木本油料种植基地等一批示范工程。

此外,该行因地制宜探索粮油终端市场,打造“农超对接”模式,近5年累计向地方粮油供给龙头商超发放贷款2亿元,开辟粮油信贷发展新路径;精准对接高标准粮仓、绿色仓储、现代物流体系和应急仓储设施建设,累计审批粮食仓储和物流项目6个,投放贷款12亿元。

念活“土地经”

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曾是湖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如今已发展为颇具规模的“香菇小镇”。经过3年多的建设,社区共吸纳郧阳区18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户4200余户、1.5万人,配套建成的1100余亩香菇产业基地成为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兜底产业,已实现全产业链条发展,完成市场化、产业化、智能化的“华丽转身”。

小镇巨变有着农发行十堰市分行投放2.3亿元用于支持社区项目建设的功劳,也是该行用好农业政策性金融“活水”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标志性案例之一。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农发行十堰市分行积极探索推广农业产业园建设新模式,形成郧阳区沧浪山乡村振兴产业园“政府重资产+企业租赁经营”模式,丹江口市县乡三级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项目“农业基地+物流基地+电子商务”模式,十堰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智慧仓库+物流配送”模式等五大模式,打破农业产业园传统信贷支持方式,有力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增收。

在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该行围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布局,以区域为节点,支持竹房城镇带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在十堰南三县(竹溪、竹山、房县),支持现代化标准厂房建设,形成以绿色卫浴、清洁能源、电子产业、供应链物流等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在房县、郧阳区等地,支持陆地、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形成集中式百万千瓦光伏基地产业群,为十堰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本盘。

创新“碳”路行

十堰市竹溪县是“中国生漆之乡”,在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上,该县积极发展优良漆树品种,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然而,要强链壮链仍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今年初,我行积极申报获批3亿元贷款予以支持该县漆树生态产品及林业碳汇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投放贷款2.3亿元。据统计,项目将培育4.5万亩漆树基地,前期可直接带动60名村民就业,预计年人均增收2.9万元。”农发行十堰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同时,可建成林业碳汇资源4.5万亩,在碳汇计入期30年内,可产生102万碳汇减排量,年均可达3.4万碳汇减排量,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该负责人表示,这是该行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探索“特色银行”新路径,推动农业生态价值转化的一次大胆实践。

强化绿色金融服务,助力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该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十堰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绿色金融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探索“以支持林业生态价值实现,推动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创新推出郧阳“碳林贷”、竹山“竹林贷”、竹溪“漆树贷”等新模式,利用政策性金融杠杆撬动十堰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今年1月份至9月份,全行绿色贷款余额137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36%。

(通讯员张奎 毕瑶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