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11月20日 > 总第609期 > A3 > 新闻内容
农村中小银行转型应注重绿色普惠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绿色发展深入人心,不少农村中小银行开始涉足这项业务,从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多角度出发探路绿色金融,到今天将绿色发展与自身支农支小相结合,越来越多农村中小银行发展绿色的脉络变得清晰。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各地在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路径探索方面各有侧重。

通过观察,绿色先天条件较好的地区往往先行一步,在组织架构、制定纲领性文件方面较为成熟,例如贵州农信、浙江安吉农商银行等,基本实现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有据可依,并在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组织领导全覆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农村中小银行立足于当地,通过更环保的方式发展现有特色产业,以此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例如,在有稀有动物生存的地区通过贷款定向支持生态修复项目、加强对湿地保护等方式,助力改善当地环境;在高耗能产业聚集的地区,重点满足绿色型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以此促进绿色与普惠的深度融合。

事实上,农村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乡村绿色发展是新时代农村金融的重要着力点,无论是绿色农业发展还是建造绿意盎然的新农村,抑或是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都需要资金注入。而农村中小银行长期以来深耕县乡,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农户和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更加熟悉。

因此,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较为迫切的当下,利用好传统普惠金融服务这方面的天然优势,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有机融合发展,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转型方向。

首先,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健全的考核机制是基础。一方面,农村中小银行应注重在管理层面和组织实施层面成立相关部门,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绿色普惠金融完整架构。

另一方面,重点围绕绿色产业与涉农产业和小微企业的交叉部分,明确绿色普惠金融的支持范围和边界,建立细化可执行的绿色普惠金融标准,出台绿色普惠金融激励制度,构建绿色金融考核体系。

其次,应用足用好已有优惠政策。在往常采访中,不少农村中小银行工作人员曾坦言对优惠政策的利用并不充分,因为往往申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同时需要银行再三确认贷款流向,人手不够、分工不明等因素限制了对优惠政策的利用。下阶段,农村中小银行应设立专班,并对部门人员进行协调分配,将类似于碳减排支持工具和专项再贷款等这类优惠政策用实用好。

再次,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当地小微企业,尤其是绿色小微企业的走访力度,“一企一策”解决资金难题,并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推出多系列、多场景绿色产品。与此同时,加大同政府、研究机构等合作力度,共同推进绿色普惠项目,实现公益效应的同时促进自身业务发展。

此外,还应将“绿色信用”理念融入传统普惠金融业务,不断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发展,解决当地农户担保难、缺少抵质押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绿色金融领域专家,加强员工培训力度,让绿色普惠深植于心。

下阶段,农村中小银行应该更加注重在做好普惠业务的基础上,增添绿色“画笔”,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自身业务转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