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11月06日 > 总第607期 > B2 > 新闻内容
服务有方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福建连城农信联社 着力推行“线上+线下”服务模式

本报讯 记者陈衍水 通讯员朱旺文报道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服务“三农”小微,支持实体经济,福建连城农信联社着力推行“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深耕农村市场、抢占城区市场,全力推进增户扩面,掀起存贷款、电子银行业务等营销热潮。线上,该联社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大力开拓线上营销;线下,组织开展“网格化营销转型活动”,通过全覆盖,清单式全面走访,为有贷款意向的客户做好资料审查、授信建档、贷款发放等工作。
 

浙江江山农商银行 聚焦“三农”助力村民共富

本报讯 记者王爱静 通讯员郑晓岚报道 秋来五谷丰,高粱别样红。眼下,浙江江山市清泉村“共富农场”80亩红高粱迎来大丰收。“今年‘共富农场’预计收割高粱1万公斤,可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30余个,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清泉村村书记吴香华望着高粱地里的丰收景色笑着说道。多年来,在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江山农商银行的金融帮扶下,清泉村从一个“无集体经济、无集体资产、无土地资源”的“三无”下山搬迁村蝶变为“中国淘宝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共富路。在这个过程中,江山农商银行通过与村两委建立信息通联机制,定期摸排融资需求,为村集体发放贷款300万元,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近年来,江山农商银行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围绕产业发展、消薄增收、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模块,以“扩中提低”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推出生物活体资产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以及“强村共富贷”等特色贷款,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截至9月底,该行共为辖内292个行政村授信2.1亿元,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
 

江西井冈山农商银行 打通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 记者郑长灵 通讯员黄玲 邝剑报道 “对于我们老人家来说方便多了,不需要跑到银行里面去取号排队了,我们特别欢迎这样的便民服务站呀。”60多岁的王阿姨拿着刚补登的存折说道。据了解,像这样的普惠金融服务站,江西井冈山农商银行开设了64个,覆盖所有乡镇。一个个小小的“柜台”成为了村民们办理小额存取款、社保查询、咨询金融知识等业务的功能区,有效满足了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切实打通了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该行认真践行“服务暖行”战略,积极策应“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力度,填补了边远地区的金融空白,擦亮了农商银行服务品牌。
 

山西孝义农商银行 当好助企惠农贴心人

本报讯 记者王磊 通讯员任海荣报道 今年以来,山西孝义农商银行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做助企兴商惠农的贴心人。该行立足“三农”和小微主阵地,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自身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方向,认真对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户“两张名单”,精准聚焦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和发展成长,下沉工作重心、抢占市场份额,全力支持辖内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该行对辖内乡镇、社区、街道进行网格划分,以临街商铺为服务半径,进一步完善客户信息,绘制客群分布图,对辖内所有客户进行“清单式”摸排。在服务过程中,该行分类施策,针对老客户产品需求,持续开展商户“二维码”维护、贷后跟踪等金融产品的“跟进式”服务;针对新客户服务需求,则持续抓好“线上+线下”宣传体系建设,让客户充分了解农商银行的存款、贷款、理财、电子银行、晋享生活等金融产品,推动“惠民、便民、利民”金融服务工程落到实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