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农村金融时报】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既是金融机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责任担当,也是金融机构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农发行广东湛江市分行围绕红树林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环保发电等一批地方党政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的绿色信贷项目,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切实将农发行的信贷政策和融资方案深度嵌入到当地绿色建设中,持续书写绿色生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据农发行湛江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0月末,该分行已累计投放绿色贷款31.2亿元,支持项目7个;绿色贷款余额达30.61亿元,较年初增加1.73亿元。
湛江是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拥有“红树林之城”的称号,坐落于此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农发行湛江市分行认真落实湛江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红树林之城”的要求,积极与湛江市自然资源局、湛江市生态环境局、红树林管理局等政府相关部门高频对接,围绕红树林保护、修复、加种等方面开展重点营销,目前已营销对接红树林项目3个。
为助力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该分行紧盯县域生态薄弱环节,抓紧与政府部门沟通对接,用心用情设计融资融智方案,全力推动污水处理项目落地见效。
湛江市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2019-2023年第一阶段)项目就是该分行助力推进污水处理的典型案例。
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2015年4月份,国务院正式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并提出到2020年及2030年的具体工作目标,进一步为地方政府落实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此外,根据《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市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推动湛江生态崛起,力求在规划期内实现“五城同创”,即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努力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其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保障水源地安全”是“生态崛起”中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在此背景下,农发行湛江市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湛江市委市政府关于绿色生态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水利银行”“绿色银行”特色品牌优势,全力推动湛江市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2019-2023年第一阶段)项目落地,最大限度“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让水清起来”。
农发行湛江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截至目前,该分行已向湛江市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2019-2023年第一阶段)项目投放绿色贷款6亿元,涉及黑臭水体22条河渠,惠及周边225平方公里近125万人口。
谈及湛江市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2019-2023年第一阶段)项目取得的成效时,上述负责人表示:“从社会效益看,项目的推进得以还老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对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健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经济效益看,项目通过及时整治污水,使土地的耕植条件得到改善,助力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当地百姓增产增收;同时,清澈的水源有利于生态环境,可增加渔业生产等效益,进而为当地提供部分就业岗位。”
除上述污水处理项目外,农发行湛江市分行还分别向雷州市镇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吴川市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捆绑打包PPP项目投放绿色贷款6.5亿元、8.05亿元,助力解决23个镇、936条村庄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切实解决水污染环境问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满足城镇地区人民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
为助力打赢垃圾污染攻坚战,农发行湛江市分行坚持垃圾“变废为能”,精准对接垃圾发电项目,支持广东廉江核电项目(一期),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能源安全保障,有效缓解广东能源供求结构性矛盾,同时累计投放贷款3.58亿元支持吴川市环保热力发电厂及配套设施(一期)项目,推动吴川市生活垃圾处理从填埋到焚烧发电的华丽转变。
据记者了解,吴川市环保热力发电厂及配套设施(一期)项目总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t/d,配置2台500t/d机械炉排焚烧炉和1台20MW汽轮机+25MW发电机组,负责处理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市贸易市场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和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及农村的生活垃圾,同时兼顾吴川市老鸦涌填埋场的存量垃圾治理问题。项目实施后,可有效缓解由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和人口规模不断增加而导致的垃圾收运覆盖范围扩大、垃圾量急剧增长等情况。
下一步,农发行湛江市分行将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助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湛江样板,为湛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通讯员 梁辉平 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