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10月30日 > 总第606期 > B1 > 新闻内容
福建农信 创新求变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长灵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作为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福建农信不仅强调“金”这个载体的外在表现,更加注重“融”的内在要求与根本方法。如何创新求变走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成为摆在福建农信面前的重要课题。

以“融”入非遗之新

为传统文化塑“新魂”

“我家是专门制作福船的,这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吃饭的手艺,更是代代相传的根。”水密隔舱福船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细秀说道。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起源于闽南,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木船生产行业也随之衰落。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福船技艺逐渐走出宁德市漳湾镇,成为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张靓丽名片。福船技艺的“走出去”,使得刘大哥有了扩大生产的想法,创新非遗传承形式、让福船传承与时代接轨、扩充传承人是他想要做的事,但资金的缺乏却成了他急需解决的问题。宁德农商银行了解到刘大哥的融资需求后,尽己所能为他出谋划策,向10余名福船传承人和从事福船制作的村民发放贷款超200万元。

宁德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以漳湾福船产业为契机,以点带面,为全市经营非遗相关产业的企业负责人、技艺传承人、研究会成员等提供信贷支持,让宁德市“非遗”产业文化得到有力发展。截至目前,在非遗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和传播、整体性生态保育等保护方面,宁德农商银行累计向当地非遗产业发放贷款超2300万元,助力非遗传承人塑造文化“新魂”。

以“融”通环境之新

为小镇村落焕“新颜”

近年来,塘里村立足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风光以及古民居、古廊桥等人文资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旅游”模式,打造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往“打卡”。

闽侯农信联社以“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的服务模式,整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社交化、场景式、生态型的线上线下乡村金融服务综合体——“福农驿站+基层公共服务”融合型站点,进一步提升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数字化水平,让民俗文化“活”起来,挖掘村里的畲族传统元素,开发文创产品及畲族服饰,创作刺绣镜子、刺绣包装等文创产品,并对村民开展培训,帮助村民掌握技术,共同打造富有畲族特色的文创产品。

此外,该联社因地制宜地实行乡村振兴金融助理行动,提升网点主任、客户经理作为金融助理驻村、包村服务机制质效,积极发挥乡贤服务力量,激活小镇生命力,为塘里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添砖加瓦,吸引更多游客来感受塘里村的“蓝天碧水净土”。

福建农信服务乡村振兴,通过产品创新和驻点服务,让活水融通乡镇经济,真正实现“乡乡通、村村通、户户通”,助力小镇村落焕“新颜”。

以“融”汇服务模式之新

为龙头产业赋“新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龙头企业又是推动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连城农信联社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龙头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振兴贡献农信智慧和力量。

连城农信联社相关负责人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通过紧盯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链发展,针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体与产业链条,创新推广联合体服务模式与产业链服务模式,积极与龙头企业对接,在为龙头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获取联合体成员名单,了解联合体经营情况,组织金融助理对接,积极满足联合体成员融资需求,将乡村特色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和农户联结起来,助力培育一批联农带农紧密的创业创新群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连城农信联社共服务县内福农甘薯产业化联合体、三丰薯业产业化联合体、健尔聪地瓜干产业化联合体、鑫程白鸭产业化联合体等4个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4家龙头企业授信2520万元,为28个联合体成员授信1120万元,惠及家庭农场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种植大户1户。

福建农信创新推广联合体服务模式与产业链服务模式,促进上下游产业要素双向有序流动、供需高效精准匹配,充分激发各产业要素的市场价值。

宁德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上门了解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术传承情况 宁德农商银行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