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通讯员 王天明 陈树宽
【农村金融时报】
金秋十月拾花季,朵絮归仓好“丰”景。入秋以来,酒泉瓜州大地棉花进入采收期,广大棉农抓紧有利时机采收并交售新棉,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也相继开秤,棉花收购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
为保障棉花收购资金供应,发挥好棉花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农发行酒泉市分行立足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用好“早、快、防”三字诀,提前备足3.5亿元棉花收购资金,确保做到“钱等棉”,为当地棉花收购工作保驾护航。
面对今年棉花市场严峻复杂的形势,该行坚持早调研、早组织、早谋划、早部署,合理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根据总行2023年棉花工作会议要求,深入研究本年棉花信贷工作新方向、新形式、新重点,主动与当地农业局、发改委等部门对接,及时将有关情况向上级行汇报,指派专人深入棉花种植区域进行现场调研,对棉花种植情况、总体产量、交易价格、收购需求等进行全面摸底,提前研判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堵点、难点,精准施策,提前3个月谋划客户资源、资金配置,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开展集中评级授信、用信审批等各项工作,确保棉花收购资金及时审批。
为切实保障棉企资金需求,保证棉农权益,有效杜绝棉花收购“卖棉难”“打白条”现象的发生,针对今年棉花收购形势和企业收购资金需求急缺等困难,该行不断加强前中后台部门协调配合,向上沟通对接、向下定点指导,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行同步联合作业机制,为棉花收购贷款开通办贷“绿色通道”,并于9月下旬,成功完成2户棉花收购企业贷款审批,审批金额3.5亿元。
同时,该行坚持把做好棉花收购信贷工作作为检验主题教育学习成效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成立棉花收购贷款工作专班,于近期成功投放棉花收购贷款两笔,金额3980万元,全力保证棉花收购金融服务不掉链,真正做到“钱等棉”。
在坚持不出现棉花“卖难”前提下,该行按照“分段启动、小额勤放、资金不断档”的原则,前置风险防控措施,正确处理好保收购与防风险的关系,将落实临储政策作为支持收购的依托,实现收购与交储的联动,合理投放信贷资金,结合当地棉花产量、企业经营能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企业授信额度,在满足企业合理信贷需求的同时,确保棉花收购信贷资金平稳有序供应,有效引导企业坚持“快购快销”经营理念,强化库存监管,确保投放棉花贷款顺利实现双结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