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蓝天白云、棕榈树、巨大的环形戏水池和露天温泉……当地人都管这里叫“郫都马尔代夫”,是本地人遛娃游玩的首选地。“十一期间生意非常火爆,想订房间必须要提前,晚了就订不到了。”成都某温泉民宿的前台工作人员说,总共110间房,国庆期间几乎天天住满。
“夏天带娃来戏水,冬天来泡温泉,主要是近,性价比也高,这里是附近遛娃最优选。”家住成都郫都区的张先生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他们全家人经常会到当地的一个农家乐悠闲度周末。
上述度假地均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子云村,占地25亩,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这里慢慢成了郫都区的网红打卡地。
难以想象的是,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曾经是一片荒地。据子云村党委书记肖黄波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子云村以“共享农庄+共享管理+共享分红”的运营模式,积极鼓励本村村民参与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项目,短短几年时间,子云村便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向产业村的转变,完成了华丽转身。
据肖黄波介绍,上述两个项目,暑假和国庆期间不仅月均营收能达到80万元,还解决了50余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如此红红火火的乡村旅游项目,均是依靠“村集体经济+村民出资”共同筹建的,肖黄波本人也以村民的身份,出资加入了乡村旅游项目。
“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无论是项目筹建还是日常经营支出,到处都要用钱,上述项目装修时资金就非常吃紧,民宿还等着发员工工资。”在肖黄波急于筹钱时,他想到农行成都西区支行客户经理前不久刚到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宣传了一款惠农金融产品,还当场互留了联系方式。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肖黄波联系了农行成都西区支行对接客户经理,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客户经理不敢耽搁,次日清晨便为他提供了上门服务,而利用手机银行在手机上自助操作的模式也让肖黄波倍感便捷,50万元3年期的“惠农e贷”轻松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贷款一到账,肖黄波立马采购了配套家具,看着家具陆续进场,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提起农行的金融服务,肖黄波很是感激,“非常感谢农行,产品好、服务好,农行志愿者还经常到我们村做反诈宣讲,真真实实能感受到农行服务三农的真诚和决心。”
肖黄波只是农行成都西区支行支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子云村还有57户像肖黄波一样需要金融支持的村民,获得了当地农行的融资支持,授信达2280万元。
“这款产品不但可线上操作,申请便捷,而且随借随还。”农行成都西区支行主要负责人李赵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我们西区支行将全力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精耕细作,聚焦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农行成都西区支行惠农e贷余额已达6.99亿元,其中支持乡村旅游领域金额为2600万元。
(农行成都西区支行高渝钦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