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农村金融时报】
——农行福建武平县支行支持乡村振兴侧记
金秋时节,正是福建省武平县3万多亩百香果的丰收季,《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走进武平县象洞镇百香果种植基地,一颗颗拳头大小的百香果挂满藤条,让人垂涎欲滴。在联坊百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承德的百香果基地内,工人们正熟练地采摘,然后送往仓储中心,分拣、包装、运输……到处一片丰收景象。
近年来,武平县将百香果产业作为县里的致富振兴产业重点培育,提出“少养猪多种果,种果就种百香果”的特色产业发展策略,以罗承德为代表的一批新农人,率先通过从外地引进黄金果品种开始小范围试种。为帮助生猪退养户转产转业,罗承德成立了联坊百香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了20多名生猪退养户及贫困户参股,共同发展百香果产业。
“象洞全镇实现转产转业生猪退养户2000余户,现在,象洞镇有90%以上农户从事百香果种植,从养猪大镇转型为百香果种植大镇,一批百香果种植示范户已初具规模,转产转型生态经济效益初显。”武平县象洞镇党委委员黄艳花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仅在象洞镇,百香果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涉及农户700余户,总产量15000吨以上,产值3亿元以上,先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
百香果种植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更是农民的“致富果”。2021年,农户练华英加入联坊百香果专业合作社,试着种植了5亩百香果,扣除成本每亩纯收入达1万多元。尝到甜头的练华英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可是光靠自身积累显然不够。正为资金来源发愁时,农行武平支行组织三农服务团队,对百香果种植户实施“整村推进”模式,对种植百香果的农户进行信息建档。当了解到练华英的困难后,该支行第一时间依托“惠农e贷”,授信10万元,纯信用无担保,随借随还,最长期限可达3年,解决了练华英的资金问题,使其百香果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
像练华英一样,依托农行“惠农e贷”筹措生产资金扩大生产种植百香果的农户还有很多。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农行武平县支行立足当地特色产业,量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创新推广“百香果贷”“兴林贷”等“惠农e贷”子产品,较好地满足了百香果等特色产业资金需求,有效解决当地百香果种植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经营企等融资需求。
截至9月末,该支行累计发放“惠农e贷”8.6亿元,惠及农户4610户。其中,支持百香果种植户460多户,合计金额6389万元。
从生猪养殖污染大镇蜕变为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清新小镇……农行为当地“绿水青山”添上了一抹闪亮的“农行绿”。目前,全县有城厢、中山、民主、象洞等16个乡镇(街道)60个行政村种植百香果,种植面积达3.2万亩,预计产量3.8万吨,产值4.3亿元,凭借一颗“小金果”,不仅改变了环境,也让当地村民鼓起了腰包。
“有了农行的资金支持,下阶段,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建立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农户种植、市场交易,线上线下销售产业链条,更要依托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手段,争取政策扶持,推进武平百香果的品牌创建。”罗承德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农行武平县支行工作人员在百香果种植基地了解百香果生产情况 农行武平县支行/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