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农村金融时报】
——山西永济农商银行为乡村旅游产业注入金融活力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一亩平,年年灾情多。”这曾是坐落在中条山下的山西永济市水峪口村的真实写照。原名“水谷”的水峪口村,不仅有着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色,也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商贸重镇。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们靠着在田里“刨生活”过得十分窘迫,空守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却利用不上。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走深向实,水峪口周边景区陆续开发并投入运营,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山西永济农商银行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的“加持”下,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乡村经济也迸发出了强劲的活力。
金融赋能乡村旅游产业
由于过去盲目地开荒垦种,水峪口村“后山”山体裸露、乱石成堆,是一个大家不愿去的“山沟沟”。2009年,山西溪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溪域公司”)进驻“后山”,栽树修路、疏道引水、建设楼阁……经过三年多的大力整治,山清水秀的“神潭大峡谷”应运而生。然而在推进水峪口古村落开发时,由于旅游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溪域公司很快出现了资金紧张的情况。这时,永济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在项目扶持上展开全面对接。
永济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为溪域公司贷款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产业前景良好。乡村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当地游客流量逐年递增;二是村民跟着受益。即使在景区入口设点摆摊的村民,其收入也大幅提高。综合多方面因素,在全面掌握该项目策划定位、投融资模式、商业运作等相关信息之后,我行决定为其‘输血’”。
溪域公司负责人吕增军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永济农商银行创新利用“抵押土地+企业担保”模式,为溪域公司发放贷款3500万元。这笔钱加快了水峪口古村的建设步伐,随着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完工,一排排各具特色的仿古建筑拔地而起,昔日荒草遍地的乱石滩变成了依山傍水、错落有序的古村落。如今,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16年以来,水峪口每年的旅客流量达到了300多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永济农商银行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多次支持溪域公司加速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已为溪域公司累计发放贷款逾2.95亿元。
在银企共同努力下,水峪口古村被打造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西最美旅游村”“山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河东旅游十大名片”等荣誉称号,成为具有强劲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样板。
链式服务助力百姓增收致富
“老冯家牛肉面”是水峪口古村小吃街上最早开设的一家店,开店之初在永济农商银行贷了10万元做为启动资金。经过几年的发展,“老冯家牛肉面”的产业越做越大,陆续开了38家加盟店,最近还准备在太原开一个直营店。
“我们早已经还清了贷款,但永济农商银行的服务还在继续。今年3月初又为我们授信了100万元,一次授信3年有效,用钱生息、不用无息,随用随取,实在是太方便了。”“老冯家”负责人赵亚丽高兴地说。
“老冯家牛肉面”的发展历程是永济农商银行帮助小微商户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为了帮助当地村民踏上旅游快车、共享发展红利,该行相继推出“民企通”“致富贷”“商户通”“粮贸通”“创业通”等多种金融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上下游产业链的加速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该行还为当地小吃街上的商户开通了“晋享e付”二维码。永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说:“微信、支付宝都能扫,钱直接进入银行卡,省去了提现的手续费,到账速度快,可及时用于还贷,降低利息支出。”
水峪口发展起来后,也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据了解,溪域公司先后与20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发展协议,直接安置农民、复转军人、大学生、下岗职工等10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从业人员5000余人,景区拉动了周边100余户村民发展农家客栈、农家乐、种植、养殖等产业。
“过去,村里家家都是土房子,几乎没有小轿车。而这几年不一样了,家家盖起了小楼房,遍地都是小轿车,村里人口都增加了。”曾在水峪口村担任会计的史来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