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10月16日 > 总第604期 > A8 > 新闻内容
广西隆安农商银行 为生猪养殖注入“金融饲料”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卢丽婷 黄有能

【农村金融时报】

“有了隆安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的黑猪养殖一定会发展得更好。”近日,收到手机上30万元的到账信息,广西宏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潘世炳对隆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走进隆安县都结乡天隆村隆怀屯北侧半山腰上的特色黑猪养殖基地,一排排猪舍干净整洁,一头头正在育肥的黑猪活蹦乱跳,各类饲料摆放有序,基地负责人潘世炳正在给生猪喂食。

“我们养殖场目前占地面积40多亩,建成养殖猪舍15000平方米、粪便发酵床2200平方米,生猪总在栏数3720头,年产规模可达12000多头。养猪5年来,幸好一直有隆安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帮我渡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我才有今天的发展。”潘世炳感慨地说。

据了解,潘世炳曾经也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在了解到黑猪养殖产业前景以及隆安农商银行有关贷款政策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开始黑猪养殖。2018年,在隆安农商银行第一笔20万元“金融饲料”的支持下,潘世炳以“公司+专业合作社+村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开始了他的养殖梦。到2019年,养殖场由最初的小规模集体合作社发展为存栏1000头、年销售2000多头黑猪的广西宏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受非洲猪瘟与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潘世炳的养殖业遇到了困难,待出栏的600头黑猪无法运出外地销售,涉及300多万元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同时仔猪及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大幅提高,公司的生产经营一度出现停滞。在“百行进万企”走访活动中,隆安农商银行了解到该企业情况后,结合养猪场实际,创新“保险+信贷”合作模式,与人保财险签订了隆安县首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业务合作协议,以生猪保险单质押方式向其追加发放10万元(当年累放130万元)经营性贷款,全力帮助其渡过难关。

“隆安农商银行的这一笔贷款,及时弥补了我疫情期间的资金缺口,而且贷款期限足够长,利率足够低,解决了我的还款顾虑,让我重振了养殖信心。”回想起隆安农商银行的帮助,潘世炳高兴地说。

2022年初,生猪价格回暖,随着科学、绿色养殖的推广,潘世炳作出战略性调整,在养殖过程中融入科技、绿色生态循环理念,但标准化规模养殖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让潘世炳捉襟见肘。“在养殖转型之际,隆安农商银行再次给我们送来了‘金融饲料’。”潘世炳说。

据悉,隆安农商银行时刻关注该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在得知其当前的资金需求和发展规划后再次上门对接,经过调查、评估后,以“桂惠贷”的方式发放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战略过渡和调整,助力企业形成掌上云视频监控、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和微生物发酵粪尿处理的生态养殖项目,让“二师兄”住上了“电梯房”“空调房”,发展成为南宁本地县区最大的特色黑猪生态养殖企业。

如今,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潘世炳还在周边村屯积极推广特色黑猪养殖及“种草养猪”“生猪标准化养殖”“微生态养猪”等科学养猪新技术,促进当地群众改变养殖方式,推动隆安县养殖产业结构调整。

“我们计划在南宁市周边发展带动养殖户300户,年出栏5万头,年生产值8600万,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后续助农增收可达3600万元以上。有隆安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更有信心和底气,把生猪产业做大做强。”潘世炳说道。

据了解,潘世炳只是隆安农商银行支持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位受益者。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近年来,隆安农商银行牢牢把握隆安县生猪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以政策指引为导向、以产品创新为驱动、以金融服务为抓手,多措并举,深挖生猪产业信贷需求,源源不断为生猪养殖产业注入“金融饲料”。截至8月末,该行累计发放生猪产业相关贷款2亿元,余额3.25亿元,全力支持现代化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发展,端牢稳产保供的“肉盘子”,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