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江西万载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机制活、审批快、决策链条短的优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积极推动金融惠民利民政策落地见效,全面提振群众生产经营信心。截至目前,该行累计为辖内4.9万客户提供了超95亿元的资金支持。
助力“硕果累累”
“你看那边20亩地种植了将近300株百香果苗,剩余的土地全部种植了脐橙,脐橙果树大概种了12000余株。这些树苗都是2017年合作社成立时开始培育的,直到去年才开始挂果成熟。”欧阳小胜向万载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介绍果苗种植情况。欧阳小胜是万载县赣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在当地承包了520亩土地种植脐橙和百香果。
“脐橙果树正常生长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有收获,除了6个技术管理人员外,我又请了20名家庭困难户帮忙,前几年把资金都投入在人力和物力上了,维护的管理费和采摘的人工费却犯了难。多亏了万载农商银行的资金帮助,解决了我心头这道难题,这下安心了。”欧阳小胜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接到欧阳小胜的贷款申请后,万载农商银行经过调查走访,秉承“总有一款产品适合客户”的原则,向其推介了“财农信贷通”,并为其提供了50万元的信贷资金,有效匹配了客户借款条件和金额,全力满足客户资金需求,解决了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护航“创业梦想”
“前期投入了几万块钱积蓄,用于完善种植场地所需的设备采购等,种植规模虽然不大,但也经营顺畅。”怀揣创业梦的仙源乡村民巫秋发,前几年与农业公司签订了桑黄种植的购销协议。经过几次试种培育之后,他想赶在今年种植桑黄的黄金节气扩大种植规模,但中草药这类产品从种植到收获需要较长时间,且前期资金都投入进去了,资金回笼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短期内无法筹集。一时间,资金短缺的问题让巫秋发十分焦急。
“之前参与了你们的‘整村授信’进行了预授信,现在凭身份证,5万元的信用贷款分分钟就办下来了。”巫秋发开心地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道。巫秋发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后,立马将150个桑黄种植规模扩展至600个,每个种苗的桑黄产量大概在2两左右。通过与农业公司合作,按照市场价进行收购,刨去人工、场地、物料等成本后,巫秋发每年净收入能达到6万元。
金融“活水”的及时注入,有力激发了巫秋发种植桑黄的动力,解决了其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周转难题。据悉,万载农商银行通过将前期“整村授信”收集的客户资料输入数据库进行分析,再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进行“无感授信”“有感反馈”。客户一旦有资金需求,即可凭身份证前往网点进行放款,或通过手机银行实现“秒批、秒贷、秒还”,大大缩减了客户办贷时间,有效提升了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
解锁“致富密码”
“没想到在外地办厂还能享受到家乡银行带来的金融服务。”万载县黄茅镇三星村村民黄金华高兴地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黄金华是名副其实的“广漂”,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经营藤料加工厂已有10多年的时间,该工厂主要生产藤桌、藤椅、藤架等藤料家具工艺品,并且拥有常年固定的分销商,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客户一致好评。
“今年扩大生产规模,恰巧在老乡群收到来自家乡农商银行发来的资金需求表,信息填完后只需坐等工作人员上门办贷就行,简直太贴心了!”黄金华开心地说。万载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接到包括黄金华在内的客户贷款申请后,第一时间就与他取得了联系,在约定好走访时间并告知客户需要提供的办贷资料后,即刻赶往了佛山。经过上门调查核实,充分预估并收集材料后,工作人员向黄金华推荐了为在外务工经商的万载籍客户定制的“百福·乡亲贷”,50万元授信额度第2天就审批通过了,黄金华扩大规模继续生产的信心更足了。
作为专门针对在外务工人群定制的信贷产品,万载农商银行定制的“百福·乡亲贷”信贷产品可灵活采用信用、担保、抵押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授信服务。同时,该行加强后续跟踪服务,建立长效互动机制,搭建起“走出去”“俯下身”“融进去”的金融平台,逐步形成在外金融服务的“根据地”,通过提前问需,坚持阳光办贷、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全面缩短在外客户申贷、办贷链条,有效满足在外客户“短频急”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