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蒋王莉 李露
【农村金融时报】
走近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青山环绿水、一步一风光,破败的东坞礼堂被赋予新生,成为专攻传统手工艺融设计于一体的图书馆;废弃的村落小学,变身倡导公益的自然学校;停工的皮鞋厂也改造成了体育基地……在“未来乡村”发展日趋成熟的道路上,青山村将当地生态资源与特色产业开发相结合,探索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开辟乡村增收致富新路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今年是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作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20年来浙江农商银行系统余杭农商银行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主动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深入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工作,践行绿色、创新、普惠服务,变“青”为“金”,以金融之力赋能青山村打品牌、助共富、向未来。
加大金融供给,圆强村富民之梦。该行重点聚焦青山村当地特色产业,精准提供林地改造经营贷款及美丽乡村贷等信贷产品,给予足额授信和利率优惠,切实解决村民贷款难、额度低的问题;主动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及创新创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推广“科创数贷”等产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其“造血”功能,并积极发挥平台、人脉优势,助力村集体资产租赁增收,助力村委成功拍卖集体资产租赁权面积400亩,溢价95%;加大对辖内文旅事业和共富共坊支持,助力本地优质自然和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实体经济和民宿等文旅注入金融力量。截至8月末,该行向青山村农户发放贷款超4800万元,向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贷款超1700万元。
拓宽服务渠道,谋绿色发展之路。该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捐赠20万元助力“善美青山”社区基金会,用于支持未来乡村绿色发展。目前,基金会已成功资助“自然好邻居产业共富项目”“无废青山项目”等,为当地民宿改造、垃圾分类和水源保护提供资金保障。与此同时,该行探索创新“金融+生态”服务模式,实行“自然好邻居”文明授信机制,对纳入青山村“自然好邻居”积分制管理的农家乐、民宿等实施积分量化授信,并配套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助“文明指数”变“真金白银”。截至8月末,该行已支持当地农家乐、民宿14家,发放贷款2060万元。
助力品牌推广,建美育乡村之景。青山村是首批浙江省美育示范村,以融设计图书馆为核心,推进独山美术馆、中国乡建图书馆等文化实施建设,着力打造以乡村美学、传统手工艺为核心的艺术村落。该行积极选拔业务骨干作为“未来乡村服务专员”,每周驻村对接各类建设项目,为其提供账户开立、支付结算、融资支持、业务咨询等一揽子服务;成立“和润服务队”,策划并参与未来乡村品牌系列活动,积极将金融元素、普惠宣传等融入其中,并利用渠道优势助力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扩大品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