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9月25日 > 总第602期 > A6 > 新闻内容
金融活水润泽“高原葡萄之乡”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余连斌

【农村金融时报】

——农行云南弥勒市支行支持葡萄产业侧记

“夏半葡萄正熟时,累累满架紫金垂”。近日,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东风农场万亩葡萄园,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散发着醉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眼下,正值东风农场万亩葡萄大量成熟时期,葡萄园内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装筐、打包、装车。

东风农场素有“高原葡萄之乡”美称,以种植葡萄闻名,在市场上形成了“东风葡萄”品牌,申请注册了“高原水晶”“南乡坝”“水晶皇后”等多个商标,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葡萄)等多项殊荣。如今,东风农场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年产量达5万吨,销售额超2.5亿元。

“今年光照充足,葡萄的口感更甜,又是一个丰收年,我家种植的茉莉香葡萄价格平均每公斤2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高了不少,供不应求,这一切都离不开农行弥勒市支行的资金支持。”葡萄种植户王洪斌一边摘着葡萄,一边欣喜地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

据王洪斌介绍,他刚开始种植大棚葡萄时缺乏资金,起步很难,向亲戚朋友借,大家情况都差不多,向银行借,又担心手续繁杂,最后借不到钱还白白耽误时间。农行弥勒市支行客户经理了解到他的困难后,主动上门“量身定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快速审批、快速放贷,向其发放了30万元信用贷款,3年间可以循环使用,解了王洪斌的燃眉之急。

如今,望着自家满园丰收在即的28亩葡萄,淳朴的王洪斌说:“今年葡萄价格不错,预计获得35万元纯利,希望农行弥勒市支行继续支持我扩大葡萄种植规模,这样我创业致富的劲头就更足了!”

“看,这是阳光玫瑰,这是茉莉香,都是葡萄优质品种,这两种葡萄价格比水晶葡萄高出好几倍。”作为弥勒市小平地社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葡萄种植户林勇告诉记者,“刚开始种植葡萄的时候,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由于前期投入资金较大,很快便出现资金紧缺的局面,在最困难的时候多亏了农行的鼎力相助。”

据林勇介绍,5年前,他所在的社区没人会种植阳光玫瑰和茉莉香葡萄,从2017年起,他把阳光玫瑰和茉莉香两个品种的葡萄种植技术带回了小平地社区,并在自家土地上分别栽种这两个品种的葡萄各10亩。农行弥勒市支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经过实地调查了解,及时为他发放10万元“惠农e贷”,当年亩均收入就达1万元。

2021年,林勇将葡萄种植规模增加到40亩,资金短缺让他再次来到农行。由于小平地社区是“党建+信用”示范村组,经社区党组织推荐,农行弥勒市支行建档评级后,林勇以优惠利率获得27万元信用贷款,扩大了种植规模并喜获丰收,圆了“致富梦”。

“一直以来,我行聚焦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精准匹配农户需求,为更好地助推东风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我行通过银政村携手,整村推进‘党建+信用’模式,培植信用村、信用户,着力降低种植户融资成本,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和便捷性,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行弥勒市支行行长丁俊洪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该支行通过成立深耕乡村金融服务团队,全面采集葡萄种植户信息,建立种植户专属网格,开展全覆盖、高频次走访活动,不断提升助农、惠农水平,让葡萄种植户在农行金融活水浇灌下结满“金葡萄”,让广大种植户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真正享受到葡萄产业带来的“甜日子”。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末,农行弥勒市支行累计向东风农场葡萄种植户、葡萄收购、销售及加工企业投放贷款超5000万元,甜香四溢的“东风葡萄”“串”起了乡村“致富路”,有力支持了东风农场葡萄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当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贡献了农行力量。

农行弥勒市支行客户经理深入葡萄种植户了解资金需求情况 方雨/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