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7月31日 > 总第594期 > B2 > 新闻内容
服务有方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湖北远安农商银行 确保小额信贷“用得好”

本报讯 记者曹沛原 通讯员廖建甲报道 为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力度,湖北远安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加大走访力度,摸清产业底数,打好小额信贷“后盾牌”,理顺产业政策,明确目标对象,做好小额信贷“快递员”,严格准入把关,加强跟踪检查,确保小额信贷“用得好”,并于7月20日集中为11个脱贫户办理小额信用贷款11笔,贷款金额55万元。

该行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入户宣传“小额信贷”政策。同时,充分借助屋场会、微信群等多种宣传渠道,多方位讲解小额信贷申报条件、资金用途、贴息政策等内容,引导老百姓树立信用意识,掌握贷款政策,保障了贷款条件具备、产业发展适宜、想做事、能做事的脱贫户应贷尽贷。

该行驻村工作队紧盯产业发展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对有信贷需求的老百姓收集小额信贷资料,提前与该行望家支行预约办贷时间,集中在村委会办理贷款手续,让老百姓体会到省时省力少跑腿、驻村帮扶真受益的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定林村各项贷款户数66笔,贷款金额达539万元,没有贷款逾期情况,真正做到了信贷资金放得准、用得好、收得回。

该行驻村工作队以“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履行驻村工作职责,及时满足农户生产、生活信贷资金需求。
 

湖北三峡农商银行 金融专员为百姓“上门服务”

本报讯 记者曹沛原 通讯员孙承安报道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天鹅池村村民李昌元,多年从事生猪养殖业,今年2月份,由于猪价下跌,缺少资金购买猪饲料,危急时刻,金融专员刘维与同事驱车20多公里,主动上门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向领导汇报,为李昌元代办创业证申请“创业贷”,并在一周内发放贷款。

今年29岁的刘维,曾是一名大学生“村官”,2018年,进入湖北三峡农商银行工作,在此期间不忘为乡村老百姓服务。2021年底,他成为分乡镇普溪河村、高场村、百里荒村、天鹅池村、大中坝村、金竹村6个村的金融专员。

从银行柜台下沉到村组,刘维每天都在各个村子奔走,上门为农户发放贷款,接受村民咨询,宣传金融知识。他加入了村里宣传群,让有金融需求的村民能第一时间找到他。

路途虽远,有心则近。“我面对的多是农村客户,在宣传沟通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只要耐心地解答,都会得到客户的认可。”刘维表示。

不只是刘维,该行夷陵支行已累计选派80名业务骨干担任金融专员,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把金融活水滴灌在田间地头,把金融知识讲进农民心头。

据统计,截至6月末,该行夷陵支行金融专员累计为“三农”客户建档5.27万户,签约授信4.2万户,提款1.4万户、金额3亿多元。支持5000多个老板创业,创业贷款余额达到16.6亿元。
 

湖北通山农商银行 农商金融授信结硕果

本报讯 记者曹沛原 通讯员阮威报道 一直以来,湖北通山县政府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立楠竹、油茶、茶叶等十大特色产业体系。通山农商银行紧跟县政府步伐,为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全面助推乡村振兴,于6月份启动“千企万户百人行,农商金融大授信”活动,并在全行迅速掀起走访建档热潮,如该行横石支行重点走访辖内楠竹加工小微企业,发放担保贷款200万元,帮助通山县振南竹制品厂顺利引进竹炭生产线。

通山县振南竹制品厂位于通山县九宫山镇南成村,该企业投资厂房及设备近500万元,主要生产竹筷、竹条等竹制品,是横石镇辖内规模较大的竹木加工厂。该行横石支行了解到工厂计划在原有生产竹条竹筷的基础上,再引进一条竹炭生产线,提高竹木原料利用率,但苦于竹炭高炉前期投资过大,缺少流动周转资金,企业因为缺少抵押物,一直无法在金融机构融资,厂内竹炭生产线迟迟未能开工。

了解情况后,横石支行迅速联系与通山农商银行长期合作的省农担公司负责人,第二天一起来加工厂实地调查,并于一周之内为企业发放了省农担担保贷款2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使竹炭生产线顺利开工,有效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