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加快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经济的必然要求,目前,多家中小银行已跑出数字化转型“加速度”,运用金融科技的推力,力争做好这项“必答题”。
今年5月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中谈到了中小银行在金融数字化的过程中做出的探索以及面临的风险及挑战,并对中小银行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提出了三点建议: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构建良性互补的银行体系结构;中小银行合理借助外部资源推进数字化转型;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对金融数字化的监管效能。
本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们共同探讨了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重要切入点,以及各家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吴小平:
大部分中小银行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依托密集的网点优势,创新以客户为中心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品体系,推动业务模式转型和服务方式创新,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陆岷峰:
中小银行最大的经营空间就是零售业务,在零售业务、市场业务选择上应该零售优先。在数字金融生态的建设方面,中小银行财力上无法和大行比,可依据现有条件积极提升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应用环境以及产品创新。
江阴农商银行副行长王安国:
目前,我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以下几点:一是获客数字化。二是审批数字化。在苏南地区,政府成立的大数据机构都有征信机构,这些征信机构会把很多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征集到一起,我们自己建立模型获取数据,可以定向化选择客户,选择之后给他相应额度。
吉林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邹德龙:
吉林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从去年8月份第一个数字化产品平台落地开始,这是我们行普惠领域经济性贷款的第一个数字化贷款平台,也是纯线上贷款业务。经过近10个月的投放,贷款余额近10亿元。同时,住宅抵押和商铺抵押信用贷款也同步上线。
风控方面,吉林银行和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政银携手,启动联合服务小微企业的行动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宣传,通过落地“线上+线下”数字化转型的小微产品“吉惠贷”,以及做好大数据风控管理。
河北青县青隆村镇银行董事长李文涛:
充分利用金融领域已有的先进技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同时,一对一将授信额度、利率等信息反馈到农户本人,确保农户及时掌握授信信息,实现100%宣传到户。
中国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万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地方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如何应对新的市场环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防范金融风险,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金融服务新功能、提升乡村振兴新型现代化农业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