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农村金融时报】
——专访浙江萧山农商银行业务部总经理陈建伟
近日,一批高端装备制造和总部型项目落户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萧山经开区位于长三角金南翼,集聚了231家规上工业企业、298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8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
萧山农商银行2022年在辖内开发区支行成立了一支科技文创金融专营团队,并对专营团队实行单独的经营区域范围、单独的授用信审批、单独的定价管理、单独的风险容忍、单独的考核激励等差异化政策,全方位服务于科技企业。截至6月末,该行“专精特新”企业用信106户,综合用信34.1亿元,贷款余额19.7亿元。
一直以来,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萧山农商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前不久,该行开发区支行从二级支行升级为一级支行。在推进科技金融业务发展,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中,该行如何服务地方科创企业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哪些特色金融服务?对此,《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该行业务部总经理陈建伟。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下贵行服务范围内的科技企业情况。
陈建伟:从行业分类上看,我行服务的科创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类、生物医药类、智能制造类、文创传媒类等。
根据最新榜单显示,目前我行客户共有独角兽、准独角兽、专精特新、上市/拟上市等核心企业共301家。其中,准独角兽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6家,上市/拟上市企业57家。
记者:围绕这些产业,贵行提供了哪些有亮点的金融服务?
陈建伟:一是优化业务流程。除了“最多跑一次”之外,我行还推出了远程视频面签服务,客户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即可协助操作柜员完成开户业务办理;同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全力落实融资畅通工程,减少企业成长的后顾之忧。
二是实施“园区伙伴”计划。在科创园区内设立驻点工作服务站,为辖内园区提供一园一策、一园一站、一园一团队的三个“一”服务,配置专属金融管家,主动上门对接,了解企业需求,因企施策。
三是信贷支持。我行积极运用科技贷、信易贷、人才贷、科易贷、投贷联动-投贷通、投贷联动-选择权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支持。
四是服务创新。积极与政府部门、投资机构、科创园区、担保公司、行业协会、数据公司等外部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积极举办各类路演活动、企业家交流活动,为科技企业推荐投资机构等,建立起“1+N”科技金融合作生态圈。
记者:从贵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情况来看,存在哪些难点和痛点?如何破解?
陈建伟:一是行业特性了解不足。专精特新企业往往属于前沿领域或新兴行业,银行缺乏对这些行业特性的了解。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指定每位客户经理了解一个行业,对该行业进行专业学习,定期撰写和分享行研报告;外部联动合作投资机构,学习专业投资经理案例行研。
二是风险评估与信用保证难。由于专精特新企业存在技术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边际收益较低,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往往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作为小法人机构,我行具有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的特色,在针对这类企业的信贷投放上也更能精准发力。
三是资金需求与融资难题。专精特新企业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活动。然而,由于风险较高和市场认可度较低,银行难以满足企业所有的融资需求,同时大部分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方式,银行难以提供低成本的融资产品。我们为企业引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有效缓解企业担保难问题;出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专项利率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是竞争压力大。专精特新企业是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投资者各方争抢的优质客户,竞争环境激烈。我行出台投贷联动系列产品,以“投资机构+银行跟进贷款模式”“银行贷款+投资机构认购股权权利模式”,与企业成长。同时,推出专利权质押贷款、人才贷、科易贷等,帮助企业盘活无形资产,缓解融资难问题。
记者: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提升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陈建伟:在企业初创期,我行依托“政银通”便民便企工程,助企办事“最多跑一次”,除了提供企业开户、代发工资、社保及其他代扣代缴等基础服务外,我行还代理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企业注册通”服务,包括注册登记的咨询、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等,帮助企业降低时间成本。
在企业成长期,我行通过网格式的精细化管理,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管家式服务。由专属客户经理进行对接,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定期上门服务,除了设计专属融资方案,还提供无还本续贷、员工团购贷等一揽子配套服务。
在企业成熟期,我行会根据企业的规模、发展前景和需求情况,为企业引荐与本行合作的投资基金,依托投贷联动提供股权融资服务,联合科技局、经信局等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同时,联动担保、券商、协会等外部合作机构,为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