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6月19日 > 总第588期 > A2 > 新闻内容
让金融知识触达村落“神经末梢”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访兴业银行银川分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陈超

兴业银行银川分行作为直属总行的一级分行,乘着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1周年的东风,于2017年6月份正式进驻宁夏。

自成立以来,兴业银行银川分行秉承“服务立行、消保先行”的理念,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思想,把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全行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今年6月份,在“2023年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暨“2023年银行业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启动之际,该分行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与兴业银行银川分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陈超进行了访谈。

记者:普及金融知识活动已开展数年,与此前相比,您认为当前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贵行宣传的重点及成效如何?

陈超:与此前相比,当前老百姓更加关注自身权益。我行普及金融知识活动内容主要是金融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八大权益和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重点宣传对象是农民、老年人、青少年、新市民、残疾人等群体。今年6月份以来,活动累计覆盖消费者超10万人次。

具体而言,我行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将金融知识带到同心县李沿子村和贺兰县欣荣村等多个乡村,实现金融知识触达村落“神经末梢”,让农民朋友提高金融素养,面对诈骗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切实守护好自身“钱袋子”。举办“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全区首届老年五子棋大赛,将金融知识和兴趣爱好相结合,寓教于乐,深受老年消费者喜爱,吸引了1000多名老年消费者踊跃参与。走进宁夏交通学校和北方民族大学,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案例提醒学生风险,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开展了进社区、进企业、趣味讲座等多项活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理财知识、金融消费者八项权益、理性维权等多篇稿件。通过手机银行App消息和在线“消保室”向消费者提示风险,普及金融知识。

我行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多层面、深层次的普及宣教,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金融环境积极贡献兴业力量。

记者:贵行如何将普及金融知识与营销金融产品有益结合,从而实现银行与客户双赢?

陈超:近年来,我行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企业治理和战略规划,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大消保”工作机制、切实履行消保工作职责,多措并举将消保服务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参与”工程,切实解决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难点、痛点问题,从源头上提升服务质效。

一直以来,我行将普及金融知识与营销金融产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始终认为普及金融知识和营销金融产品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将金融知识普及到位,消费者才能更好地理解金融产品,也才能更加信任我们,这对客户和银行来说是双赢的。

近些年,我们一直围绕“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普及月等主题宣传活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咨询服务。

记者:作为开户环节的“守门人”,贵行是如何防范金融账户风险,提升风控能力的?

陈超:我行采取健全制度、物理防控、技术防控、应急预案等多种方式,防范金融账户风险,保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权。

一是健全制度。我行建立经营场所安全保卫、员工行为管理、关键岗位人员轮换及强制休假等制度,在制度和执行层面不断提升防范金融账户风险的能力。

二是强化技术防控。我行对金融账户实施多重防护措施,系统控制增强密码安全性,对资金转出等交易开启二步验证,提高账户安全性。根据监管和总行要求,结合分行实际,不定期开展业务系统维护升级等。

三是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使用数据监测和模型分析等工具,及时发现风险变化,进行预警和预防。

四是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加强员工风险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近年来,我行阻止多起诈骗案件,成功帮助老百姓守住“钱袋子”。

五是建立防诈骗教育机制。持续向消费者普及金融诈骗的常见手法和防范措施,提高消费者金融诈骗识别和防范能力,今年累计向10万余名消费者普及了防范诈骗知识。

同时,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从源头遏制诈骗案件。规范开户资料,根据账户用途、身份识别资料等,对账户进行分级分类,杜绝为洗钱和诈骗分子开立账户的情况。

记者:贵行在金融知识宣传工作中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应对?

陈超:目前,新型诈骗层出不穷,为了提高老百姓金融知识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我行一方面拓展金融知识宣教渠道,综合运用常态化金融宣教工具、现代移动互联网金融宣教工具,创建金融知识宣教平台,实现金融知识供给与金融需求的有效匹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点和人员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此外,加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于新的诈骗方式,如最近的AI换脸等手段,及时向老百姓宣传防范方式,守护百姓“钱袋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