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6月05日 > 总第586期 > A1 > 新闻内容
金融支持“一村一品” 不断拓宽惠农增收覆盖面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发展“一村一品”是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

自2011年原农业部公布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起,截至今年3月6日,已陆续公布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指由农业农村部认定,主导产业优势特色鲜明、质量效益显著、联农带农紧密,基本实现产村、产镇融合发展,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行政村和行政镇,主要产品是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文化和新业态的一个具体品类。

早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新认定10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助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是农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多年来,在“一村一品”建设过程中,金融的力量不可小觑。那么,金融又该如何进一步赋能“一村一品”健康可持续发展,则是摆在行业面前的课题。

在受访专家看来,除了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外,还应帮助“一村一品”项目开拓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一村一品”项目的监管和支持,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创新信贷产品

服务涉农产业全链条

“手机就可以操作,3分钟钱就到卡上了,年息才3.55%,好用又实惠。”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小宋镇,首批享受到“富农产业贷”新产品“红薯贷”的种植户惊喜不已。

今年5月13日,建行“富农产业贷”红薯产业项目率先在兰考县落地。上线首日,即为兰考县首批16名红薯种植大户授信760.77万元,投放466.6万元。“富农产业贷-红薯贷”正为兰考县的红薯种植产业带来新的活力。

“富农产业贷”是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从中央层面联合推进的重点金融创新工程。

建设银行是河南省内唯一承接试点工程的金融机构,建行开封分行主动对接当地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围绕“一县一业”“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明确定位支持兰考特色农业“新三宝”之一的红薯产业,通过加强政银合作,逐步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促进涉农客户信息的共享,为支持兰考特色产业发展开了个好头儿,为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打下基础。

事实上,近年来,银行业不断将重心下沉县域,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抓住特色产业,突出相关主体的带动作用,将金融服务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邮储银行聚焦“小而美”“美而优”的乡村特色产业,整合创新“产业贷”,建成“邮e链”服务平台,为涉农产业全链条各环节的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通过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旅游重点县域村镇、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助力打造乡村产业区域增长极和产业高地。比如,在广东,农业银行将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服务产业振兴的主抓手,突出“一县一园一服务方案”,创新推出农业龙头贷、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贷等信贷产品,实现对省级产业园的服务全覆盖、对省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服务覆盖面超过90%。

助力拓宽销售渠道

不断探寻差异化发展

金融支持“一村一品”可以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和村镇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部分地区的金融机构在项目风险评估和贷款审批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加之部分“一村一品”项目规模较小,难以达到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反过来也对金融机构创新并细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转育成智慧农业平台联合创始人张晓兵对记者表示,目前,金融支持村镇产业和村镇经济的配套产品及服务还不够丰富和差异化,针对“一村一品”的服务效能也不算高,效益并没完全凸显,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针对各地区的特殊需求和特点,优化惠农支农金融政策和产品。

在业内看来,部分相对困难或偏远地区的“一村一品”项目,往往缺乏市场关注度和销售渠道,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在可持续性的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方面的支持。下阶段,金融机构如何加力支持“一村一品”仍需不断探索。

在受访人士看来,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一村一品”项目方的合作,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提高市场营销和拓展能力,为项目提供更多的销售支持和渠道拓展服务。

“金融支持‘一村一品’是一项系统性、动态性的工程。”科创中国高丞乡服务团团长孙文华表示,特色公共品牌的策划决定了地方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前景,金融支持与地方品牌的定位需要保持一致。同时,金融支持应当贯穿整个农产品的产业体系,从种植端到销售端,均需融入农业生产服务、信用服务和销售服务,一网统管,数字化集成。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需要创立不同的金融产品,对于设施类项目的贷款期限适当延长,降低企业金融成本。

张晓兵认为,金融机构应协助农村地区分析当地产业情况,有针对性匹配和创新金融模式,发掘当地特色资源,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和品牌。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产业振兴,支持农村电商、农产品带货直播和农户小微金融等新兴业态发展。

“还应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及营业网点等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覆盖面。”张晓兵补充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