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4月以来,河南、湖北、广东等多个省份的中小银行纷纷发布公告,下调部分期限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现象。去年9月,国有大行普遍下调存款利率,股份制银行随即跟进调整,也有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去年进行了利率调整。此次存款利率下调的机构主要集中于上次没有进行利率调整的中小银行,属于“补充下调”行为。
通常来看,在合理区间范围内高息定价揽储是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关键。岁末年初,不少中小银行还会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以期在“开门红”中夺得头彩。
从下调影响看,此次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跟进调整,最直观的是缓解了净息差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与大型银行存款利率差距保持相对稳定,能够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负债稳定性、实现持续稳健经营。
但也应看到,尽管此次调降幅度不大,储户出于便利需求考虑和路径依赖等因素,短期内出现“存款搬家”的概率较小,但从长远来看,在银行业继续让利实体经济的情况下,为维持息差稳定,存款利率尤其是中长款利率仍有下调可能,这也意味着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因此,对中小银行来说,在守好自身“一亩三分地”的同时应继续提高竞争优势,拓展存款来源。
一方面,中小银行应抓稳现有业务,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将金融资金聚力辖内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不断拓展企业客户,做到“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通过送资金、送服务、送指导、送知识,全方位满足企业需求。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与辖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沟通方便、与当地居民联系较多的便利条件,提升客户黏性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应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可以依托本地优势,推出符合地方特色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当地企业、农户提供贯穿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一站式金融服务,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需求。同时,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创新和丰富金融产品服务,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合理搭配贷款期限和利率,满足不同主体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还应提高科技能力,通过场景化建设、拓展渠道平台等方式建设金融服务生态圈,实现全渠道、多功能、全客户服务,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
通常来看,中小银行管理层级更加扁平化,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但同时也存在相对较为突出的内部管理问题。随着近年来监管层面不断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改革,中小银行在内部治理方面进一步完善,下一步仍应规范股东行为,加大对大股东资质的审查力度、探索职业经理人市场化聘用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净息差下行压力下,相比大型银行通过科技手段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以及尝试通过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等举措缓解净息差收窄,中小银行可以尝试通过拓展财富管理、提高生息资产的占比、加强定价管理等方式主动应对,努力稳住净息差水平。
总体而言,在存款利率下调这一大背景下,中小银行应提前做足准备,加快提升综合竞争力,保持客户稳定,确保业务运行平稳。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