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5月08日 > 总第582期 > A4 > 新闻内容
今年将全力帮助小微企业经营者恢复元气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访网商银行行长冯亮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突出贡献,是安置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

作为一家为小微经营者而生的科技银行,网商银行一直致力于助企纾困,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

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网商银行行长冯亮。

记者:过去三年,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经历着严酷的考验。请您谈谈,在此期间贵行在助企纾困方面有何亮点?

冯亮: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中国千千万万的小微经营者来说是不轻松的一年,疫情的影响和消费的疲弱让小微经营者面临持续压力。

网商银行始终与小微客户站在一起,通过技术和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提升信贷额度满足度,给予小微客户最根本的支持;积极减费让利,提供延期还款、续贷、重组等手段支持还款遇到困难的小微客户,与广大客户一同渡过难关,全年业绩实现了稳健增长。

2015年成立至今,网商银行累计为5000多万小微客户提供了数字信贷服务。去年,在不良风险上升、资金紧张、资本受限等多重压力下,我们全力应对、灵活调整,保证了服务的稳定,持续拓展数字小微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过去一年,网商银行通过积极应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和阶段性减息支持工具,使得综合融资成本下降61bp,实现连续5年下降。

为缓解小微经营者在疫情中承受的资金压力,去年,网商银行通过下调利率、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券、免息券等多种方式,向客户开展优惠让利,惠及306万户小微经营者,为36万有特殊困难的小微经营者提供延期还款、续贷或重组方案。

对疫情冲击最严重的线下小微客户,我们努力寻找和支持具备风险抵抗能力、具备韧性和发展潜力的商家,其中包括加盟连锁类的商家100多万户,位于优质商圈的商户500多万户,以及具有烟草专卖许可证、医疗器械销售许可证等资质的商户500多万户,重点给予稳额、提额,帮助维持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

随着去年底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我们看到了冬去春来、经济复苏的希望。但同时也要看到消费复苏的力度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存在的差异,不确定性与风险依然延续。因此,在保持积极乐观的同时,也应保持审慎稳健,全力帮助小微经营者在今年恢复元气并健康成长。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请问贵行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举措,用于解决小微企业主面临的痛点、堵点?另外,当下贵行推出的惠企政策及措施在此前三年基础上,是怎么过渡的?

冯亮:作为专注服务于小微经营者的银行,我们和广大小微商家、个体经营者与三农客户同频共振,一同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环境与挑战,持续通过科技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普惠金融客群需求痛点,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以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经营中的难点、发展中的痛点,支持他们成长与发展。

首先,网商银行深化小微金融服务,伴随客户成长从微到小,并进一步降低小微融资成本。扩大银税互动的服务范围,为有税务发票信息的客户提供更大额度的信贷支持,目前已和全国32家省级税务局达成合作。同时,联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对特定小微、三农群体进行精准扶持,发放贷款减息券、免息券,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商银行已与21个省(市)的36家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为95万小微企业及三农客户发放担保项下贷款超千亿元。目前,网商银行在银税互动与政府性担保业务的覆盖范围仅次于国有大型银行。

其次,网商银行加强对小微信用信息的挖掘和运用,升级贷款供给模式。去年7月,网商银行发布了“百灵”智能交互式风控系统,系统着眼于建立客户自证数据补充体系,小微企业可基于自身需求提交个性化自证材料,以提升贷款额度。同时,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发展方面发挥积极带动作用,让众多小微经营者突破经营性贷款“首贷”门槛,网商银行2022年新增贷款客户中超80%为首次从商业银行获得经营性贷款。

为加强对小微、对偏远地区等薄弱地区和用户的金融支持,网商银行服务客户领域涵盖电商、线下小店、企业客户、经营性农户、供应链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户均贷款余额4.83万元,有利支持了实体经济毛细血管发展及相关就业人员的稳定性。同时,持续加强对偏远地区和金融服务薄弱区域的小微金融力度,总服务用户数中县域客户占比近一半,中西部贷款增长尤其显著。2022年累计发放贷款增速前十名的地区依次是宁夏、安徽、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北、甘肃、陕西、重庆、新疆,其中7个属于中西部省份或自治区。

此外,网商银行不断强化对科创、绿色的支持,助力小微企业的发展与绿色转型。目前业内成熟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标准仅适用于大型企业,小微经营者一直面临现有绿色标准不适用、绿色优惠难以享受的难题。作为专注于服务小微经营者的银行,我们积极探索将绿色金融服务引入到小微领域的创新方式,网商银行参与编制了我国首个小微企业绿色金融标准——《小微企业绿色评价规范》团体标准,成为确立和推广小微企业绿色金融标准的重要里程碑。除了推动小微绿色金融标准的创新外,网商银行也不断开发适用于小微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将小微金融服务真正落地。除此之外,还积极参与全国工商联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行动,发挥科技优势,对国家各级评定的名单内专精特新、瞪羚企业、高新企业、科技型等中小企业提供定向信贷支持。

记者:作为一家不设线下网点的银行,贵行如何与时俱进,进一步优化提升小微金融业务模式,为真正急需用款的优质小微企业主打开向上发展的空间?

冯亮:作为科技银行,我们在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大山雀”卫星遥感技术、“大雁”数字供应链金融系统、“百灵”人工智能风控系统,已成为展示网商银行科技能力的三张亮丽名片,去年,三项技术都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用于支持农村金融的“大山雀”,识别能力不断升级,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果园、大棚等形态纳入可识别范围,去年累计为120多万种植农户提供了便利的数字信贷支持。在此基础上,网商银行开始探索综合手机拍摄和用户上传的其他自证信息,进行多模态特征融合。

去年年末,我们签约接入“大雁”数字金融供应链系统的品牌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消费行业中耳熟能详的大部分知名品牌均已和网商银行达成合作,我们还进入到电动出行、光伏、医疗健康等行业,支持专精特新、国产替代等领域的小微企业。数字供应链助微计划先后走进安徽、福建、江西等地区,为当地特色产业链提供数字金融支持,获得多地政府大力支持。

最近,我们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网商银行发布的“百灵”——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风控系统,像客户经理一样与客户交互,收集分析客户上传提供的合同、发票等结构化的信息,还能处理店铺照片、货物照片、卡车照片等各种复杂、非结构化资料,据此评估和提升客户信贷额度。截至去年年末,“百灵”已能支持70多种自证任务,超过600多万客户使用。成功提额客户平均额度提升4.5万元。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到小微数字信贷领域的领先尝试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