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4月24日 > 总第581期 > B2 > 新闻内容
服务有方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武汉农商银行 专属授信助力枝江水域环境治理

本报讯 记者曹沛原 通讯员杨林报道 今年以来,湖北武汉农商银行重点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土地综合整治、绿色村庄建设等薄弱环节,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共进,用绿色金融点亮乡村振兴路。

枝江市某水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包括对区域内52座水库,4个湖泊以及沮漳河、松滋河进行综合治理。随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资金一时难以筹措到位。该行宜昌分行积极与项目建设公司对接,制定专属授信方案。经多轮沟通,最终确定通过固定资产项目贷款为其授信,金额达4.4亿元。

随后,武汉农商银行总分行联动,开辟绿色通道,2月份发放首期贷款3亿元,3月份再次发放贷款1亿元,累计放款4亿元,为综合流域治理贡献金融力量。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改善水库及湖泊生态环境,提升河库水质,完善生态修复,促进水资源与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融合双赢。
 

张家港农商银行 发布江苏省首款“技能贷”

本报讯 记者郝飞 通讯员薛芸报道 为深入推进落实“技能张家港行动”,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强化金融支持港城技能人才的政策力度,日前,江苏张家港农商银行联合张家港市人社局发布张家港“技能贷”。张家港“技能贷”是江苏省内第一款为技能人才群体量身定制的金融专属产品。年龄在22周岁-60周岁,拥有职业技能相关证书的技能人才,可以通过技能安居消费、技能创业扶持、技能投入助力方案获得金融支持。张家港农商银行充分发挥本土银行的社会担当,以低成本的金融产品,为技能人才提供安居港城的消费金融方案,为技能创业者提供乐业港城的技能创业方案、为技能培训机构提供扩大经营的技能投入方案,促进城乡劳动者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天台农商银行 “银龄助富团”结对46家共富工坊

本报讯 记者王爱静 通讯员张琼蕾报道 压边、缝制、贴布……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屯桥村“红滤辉映·共富工坊”内,缝纫机“哒哒”地响个不停,30多名村民正忙着加工滤布袋。“多亏了‘银龄助富团’的帮助,这几天我们工坊又忙碌起来,工坊效益也上来了。”天台县平桥镇屯桥村“红滤辉映·共富工坊”负责人徐登风说。

不久前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天台农商银行的“银龄助富团”到“红滤辉映·共富工坊”宣讲反诈骗知识,在宣讲交流中,得知该工坊迎来淡季,村民都比较空闲。“银龄助富团”团员汪亚萍想到天台农商银行平桥支行附近有个滤布加工厂,近期不少订单一直积压。于是,汪亚萍从中牵线搭桥,提出以代加工的方式,既可以解决村民收入少的问题,又能有效解决滤布加工厂订单积压问题。对接成功后,“红滤辉映·共富工坊”的村民们投入了忙碌的工作。

据介绍,天台农商银行大多退休职工有着丰富的岗位经历,金融知识储备充足,经验丰富,愿意发挥余热作贡献。该行“银龄助富团”应运而生,由35名专业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热心公益的退休职工担任“共富指导员”,与天台县内的共富工坊分别结对。

截至目前,“银龄助富团”共成功结对46家共富工坊,以结对互助的形式,在金融帮扶、企业生产、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将通过开展金融帮扶、资源帮扶、服务帮扶等形式不断走稳、走实、走远共富之路。
 

桂平农信社 “企税贷”为小微企业赋能

本报讯 记者韦秋莹 通讯员罗翔 李军辉报道 近日,桂平农信社成功向广西桂平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放首笔纯信用线上贷款“企税贷”100万元,实现了小微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融资模式的创新,服务地方小微企业举措再见成效。

该公司是桂平市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签约进驻龙门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为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向桂平农信社提出了贷款申请。收到申请信息后,桂平农信社立即派出金融专员到企业走访了解。结合该公司融资期短、无担保、已正常缴纳税费2年以上等情况,将其录入信贷客户“白名单”后,通过线上办理快速发放了“企税贷”100万元,充分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企税贷”是一款面向经营年限2年以上,报税记录满一年(含)以上、信用记录良好的小微企业法人客户而设计的专属贷款产品,具有纯线上办理,流程短,时效快、纯信用、无抵押、免担保等特点,最高额度可达300万元。企业经客户经理录入白名单后,即可在“广西农信”手机银行App自助办理,全流程大数据运行,全自动审批,审批通过后秒放款、秒到账,具有申办效率高、融资成本低、风险可控等优点,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据介绍,下一步,桂平农信社将加快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新生态,充分发挥线上贷款平台优势,持续推动“企税贷”提质扩面,为市场主体稳增长、激活力、强信心、促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力。
 

富源县联社 信贷支持种植户重建大棚

本报讯 记者余连斌 通讯员舒杨报道 眼下正是广大农户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的黄金时期。但今年3月份以来,云南多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对辖内采用大棚种植蔬菜、水果的种植大户造成较大影响。为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富源县联社紧盯农户春耕生产需求,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三农”领域。

近日,富源县古敢乡沙营村委会的种植大户周先生打电话给富源县联社古敢分社,称其15亩西瓜大棚刚建好一周,因意外天气大棚损失惨重,希望农信社能提供20万元资金支持恢复生产。古敢分社主任接到电话后,当天下午便带领客户经理前往大棚核实情况,经调查核实,当日即发放贷款20万元,不仅解了周先生的燃眉之急,还支持他扩大种植规模。

“谢谢农信社的帮助,让我看到了希望,这20万元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贷款资金到账时,周先生感激地说。

富源县联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初心,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时刻将百姓需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为春耕备耕倾斜资源,多措并举抢抓农时、挖掘农需,以乡村振兴为指引,做实、做好春耕备耕信贷支农工作,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