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湖南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王修华
近年来,金融服务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不断向农村地区下沉普及,银行业正加速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各有哪些优势和短板?数字技术在哪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银行业将通过几个阶段来实现数据赋能全渠道经营?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湖南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王修华。
记者:在您看来,数字技术赋能“三农”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王修华:第一,我国目前拥有较为丰富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产品。大部分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已推出互联网贷款、线上供应链金融和电商金融等产品支持“三农”的发展。例如,农业银行的“惠农e通”,邮储银行的“小额极速贷”,常熟农商银行的“惠农快贷”,京东数科的“数字农贷”等。
第二,我国目前拥有良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环境。首先,我国对数字技术赋能“三农”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例如,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中都明确“三农”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数字技术的赋能。其次,我国目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截至去年末,全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61.9%,优化后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了网络支付覆盖率和可得性。
总的来说,数字技术正在推动“三农”领域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可得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重要贡献。但也应看到,目前依旧存在数字普惠金融特色化产品服务创新不足、数字金融监管有待健全、农村经济主体数字使用能力不强等问题。
记者:您认为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发展数字普惠的优势和短板是什么?对此,您有哪些建议?
王修华:大型银行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方面一般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资金实力雄厚以及研发能力强,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上,能够开发出更多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拥有经营范围及客户基础得优势。大型银行业务范围更广、产品种类更多,而且通过子公司拥有的金融服务种类更加多元,客户资源也更加丰富,便于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三是风险管理经验丰富。大型银行具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但是大型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经营特点、行业特征与发展趋势缺乏足够了解,客户经理队伍经验积累相对不足。
为此建议,一方面,可以在“标准化”产品设计基础上,采用“差异化”的组合产品模式创新性地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和盈利性。另一方面,可以以普惠金融客户为基础建立特定的风险管理模式。
中小银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在于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决策效率较高,更易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同时,中小银行往往更注重特定领域客户的需求,能够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但与大型银行不同,其资金实力、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客户基础都十分薄弱。所以,中小银行首先应该强化创新能力,其次就是牢牢把握地缘优势,结合数字化技术,持续做好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工作。
记者:在发展“三农”普惠金融这一过程中,您认为数字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有哪些?
王修华:一是在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方面,数字技术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服务效率和营销效能,通过移动支付技术,农民可以轻松完成转账、缴费等金融交易;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农民可以在线申请贷款、投资理财等。例如,重庆银行推出基于5G的数字化移动银行服务,解决了部分地区因网点不足或者位置偏远导致的制约服务问题。
二是农业保险领域。例如,平安保险将人工智能、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应用于核保、理赔等农业保险的重要环节,优化了风险的识别与预判能力,使得数字农业保险服务更加精准化。
三是涉农信贷领域。首先,金融机构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将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进一步拓展,让“三农”融资有了更多可能性。比如卫星遥感技术,网商银行于2020年首创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通过解析卫星影像判断农户耕种面积和品类、预测产量产值,从而给予合理的贷款额度。其次,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建立精准全面的农户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农户信用信息数据体系,有效降低涉农信贷的风险问题。
记者:如果做一个规划,您认为银行业可以通过几个阶段来实现数据赋能全渠道经营?最终将会达到一个什么状态?
王修华:第一个阶段是数据的整合、清洗、分析和挖掘,目标是确保数据质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打下基础,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个阶段是数据应用与创新阶段,银行要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应用到各个业务领域,包括客户服务、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沉淀业务策略,构建立体化的业务运营体系。目标是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升银行业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个阶段为数据生态建设阶段,银行需要构建开放的数据生态,与合作伙伴共享数据资源,共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多渠道多平台融合,互为场景、互为客户。
银行业最终将形成全面数据化、决策智能化、服务个性化和生态开放化的“数银融合”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