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楼砚锋 吕聿金
【农村金融时报】
“很多人都说我做的清明粿是他们小时候的味道,要我给他们寄到外地去!”谢阿姨一边忙着包清明粿,一边和回访的客户经理唠起了家常,“感谢信用社多年的帮助,我的生意都做到北京去了!今年的贷款我打算拿来添置点新的储存设备。”
年年清明“绿”,岁岁粿飘香。清明粿是浙江省缙云县传统小吃,每年清明前后,缙云人总爱采摘鲜嫩的艾草新芽制作清明粿。和广为人知的青团不同,清明粿讲究“甜圆咸穗”,甜的粿子要用豆沙馅制作成带16个褶子的圆形包,咸的粿子多用剁碎的毛笋、咸菜、腌肉和豆腐等制作馅料,包成麦穗状便于入口。
回首十多年的创业经历,谢阿姨感慨万千:“农村人最怕找别人借钱,周转点资金都要天大的人情。”从缙云农信联社到现在的缙云农商银行,谢阿姨先后办理了妇女创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云商贷”,得到资金支持的她陆续添置更新了制作用具、冷库仓储和冷冻设施,收购储存了大量原材料便于全年制作粿品。随着网络销售的兴起,谢阿姨和家人还做起了线上生意,将真空包装的清明粿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十多个省(市),每天能售出500多盒产品,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地方特色美食的背后,有地方金融支持的身影。近年来,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缙云农商银行把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作为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组建“红缙邻”服务团队强化“金融+特色产业”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着力在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减轻个体工商户融资负担、提升跟进服务效能上下功夫,进一步助推缙云烧饼、米泡糖、缙云爽面等地方“土特产”提档升级。截至3月末,该行已发放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28.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