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李绪平
【农村金融时报】
为提升新时代“三农”金融服务质效,助力乡村振兴,江西奉新农商银行率先在全省农商银行开展乡村振兴整村授信试点工作,以提高客户服务面为主要抓手,探索对辖内所有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客户进行“批量准入、批量获客、批量营销、批量授信”,进一步做深、做透、做细农村市场,加快推进贷款客户“三年翻番”行动。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行扎实推进农区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工作。截至目前,该行15个试点网点建档覆盖面达100%,新生成白名单客户1777户,白名单授信信息推送面达100%,白名单客户授信户数984户,有效授信覆盖面达56%,用信客户数1155户,用信覆盖面达60%,已基本实现“1166”目标。
深化联建共建
有序推进“整村授信”
为争取地方党政推动和各相关部门合力支持,该行多次向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专题汇报整村授信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积极加强与地方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和试点乡镇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联合印发了《党建联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规划》,相继在试点乡镇召开了整村授信工作动员大会,签订了党建联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聘请辖内支行客户经理为驻村金融辅导员,并在各试点行政村组织村干部、农户召开进点会议,为有序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打牢群众根基。
截至目前,该行已对全县149个行政村、635位村委干部进行了有效授信,借助村委力量深耕农区市场。
实化评议流程
加快“白名单”客户转化
在获取全县“行政村户籍名单”数据的基础上,该行通过数据匹配,剔除不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最终生成待评议名单,分发至各试点支行采取多轮次背靠背评议法开展评议,详细摸清客户经营状况、资产情况、经营地址等信息,通过多轮次评议最终确定白名单客户,并根据数据模型计算的结果确定客户拟授信额度。
在支行现场评议结束后,该行在严格落实评议人员回访、评议表格验收等制度的同时,还开辟了“整村授信”白名单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根据客户征信、申贷金额是否在拟授信额度内等情况,即来即审、日清日结,加快审批放贷节奏,最大限度缩减办贷时限,进一步加快“白名单”客户的转化。
强化多方沟通
拓宽信息来源
该行通过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县农业产业协会举办“三方战略合作洽谈会”,重点围绕家庭农场、家庭小作坊、农村中小微企业资金紧、贷款难等问题,采取了合理配置贷款利率、贷款额度,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等措施为客户纾困解难,目前该行已通过省农业担保公司发放农业贷款3189万元。
该行还与县林业局、县花木产业协会召开了三方座谈会,合作三方就利率定价、产品创新、合作交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目前该行已与多家花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意向资金1200余万元。
与此同时,该行还积极外拓“根据地”,组织多支营销团队分赴广州、成都、贵阳等地开展“普惠金融万里行”活动,以更精准的贷款产品、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为抓手,加快奉新籍在外创业客户拓展对接,目前已授信客户达150余人。
细化考核排名
深耕细作农区市场
该行第一时间成立了由行领导班子牵头、挂点部室参与的结对帮扶机制,要求帮扶部室每月到挂点网点帮扶一天,督导工作进度、了解存在困难、提出解决思路。同时,该行在客户经理每日进度通报、网点每周工作总结基础上,于3月份进一步完善日报、两日一报制度。每日通报授信户数、用信户数排名,每两日通报走访数据排名,通过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抓牢日常流程管控。
开展乡村振兴“整村授信”试点工作,不仅是该行大力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还是该行进一步做深、做透、做细农村市场的积极探索和有效路径选择。接下来,该行将认真落实省联社“八行战略”和辖区党组“三区一园”战略,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持续深入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深耕细作农区市场,为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提供更强劲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