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瑛 通讯员 颜彪 李潇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长沙农商银行将继续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当好‘强省会’的金融‘排头兵’,以出台的‘服务地方稳增长15条举措’为抓手,充分发挥金融助力稳增长、促消费、兴产业、保民生的作用,为湖湘经济向上向好注入农商之力、展现农商之为。”长沙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善良表示。
今年以来,该行在“三高四新”领域新增信贷投放16亿元以上。其中,先进制造业信贷投放新增2.4亿元;科技型企业信贷投放新增8.2亿元;绿色金融信贷投放新增1170万元,有效推动了全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产业发展注入农商之力
“从没见过放款速度如此快的银行”湖南泰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钊晖表示。
2020年初,该企业急需一笔款项用于备货,该行迅速出动,不到一个星期将500万元贷款转到企业账户,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难题。疫情期间,该公司为扩大口罩产能急需资金,长沙农商银行迅速响应,仅三天就将1500万元的“防疫专项再贷款”发放给企业。2022年长沙农商银行了解到湘江新区管委会的最新政策后,第一时间为其授信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贷款。如今的泰瑞医疗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处于业务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沙农商银行利用本行推出的“专精特新贷”产品,为泰瑞医疗增加授信2000万元,为企业创新发展再添助力。
该行灵活运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专精特新”贷、“绿色节能”贷等信贷产品,以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为重点,聚焦长沙市22条产业链和“十四五”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把科技创新、产业振兴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培育壮大产业动能、全力帮扶实体经济是该行今年工作的重心,长沙农商银行将在支持保障长沙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大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运用金融工具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创新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稳岗拓岗保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金融之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释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潜能
泉新现代农业技术养殖农场总投资达5亿元,占地380亩。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年产值约3.9亿元的现代农业技术生态养殖基地,每年可缴纳税收100万元以上,给当地带来近150个就业岗位。
该项目启动之初面临建设资金短缺问题,长沙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前往现场走访调查。在申贷资料到位后3日内,为其发放4500万元贷款,有力保障了项目顺利开工。项目建设接近尾声之时,因后期原材料上涨等原因,长沙农商银行又为其追加1000万元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该行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通过加强乡村振兴信贷投放力度、深化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服务、创新数字乡村金融服务,不断释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潜能。
截至2023年2月份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39亿元,开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户242个,完成161个村级经济合作社的评级授信,评级授信覆盖面70%,授信金额11.48亿元;通过打造“电子挎包”“美好湘村”等移动业务平台、建设“福祥e站”和派驻金融服务队伍,实现金融服务上门办、马上办,有效延长偏远农村服务半径,以数字化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在长沙农商银行出台的“服务地方稳增长15条举措”中,有8条与促进消费复苏升级相关。例如:推广纯线上、无抵押、低利率的消费信贷产品的“长沙快贷”,强化新能源汽车及二手车信贷投放、加快农村市场消费产业链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支持商贸主体做大做强,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等创新举措,全力催动“消费马车”加速奔跑。
图为长沙农商银行芙蓉支行客户经理送金融服务进泉新现代农业技术养殖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