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申静静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临汾农信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联社全年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改革 发展 稳定”六字方针,围绕“八新”要求,创新增存模式,拓宽增存路径,丰富营销方式,搭建营销场景,在全市农信社奏响存款两旺“进行曲”。
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676.30亿元,较年初净增158.02亿元;贷款余额达1147.60亿元,较年初净增54.56亿元。
早在新年伊始,临汾农信就高度重视、快速行动,组织相关部门结合省联社工作部署、全市农信社工作实际,制定了一季度业务竞赛活动方案,分解任务,明确时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
同时,临汾农信组织全辖16家县级机构对照省、市业务竞赛活动方案,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竞赛活动方案。组织市、县、乡三级机构以视频的形式召开动员部署会议,为首季存贷两旺工作的圆满完成打下基础,营造氛围;健全完善所有层级、所有职位、所有岗位的全员营销机制、全员考核机制,将考核重心不断向日均指标倾斜、向低成本存款倾斜,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朝着同一个目标,围绕同一条主线,全力以赴冲刺“开门红”。
临汾农信明确了“日晒榜、周排队、旬约谈、月通报”等措施,并加大考核激励。奖励,在奖励上设置了“存款、个人贷款、企业贷款、个人综合金融达标客户、对公综合金融达标客户”个人、网点营销明星奖、组织资金单项奖等奖项,明确奖项的评选标准、奖励办法,并按月进行考核兑现。将重点指标考核对网点,对完成任务差的,按旬对网点负责人进行约谈,并设置淘汰红线,一旦触碰红线,直接淘汰。同时,临汾农信机关带头从干部到员工根据级别、岗位科学分配存款营销任务,并与绩效工资进行挂钩考核,全面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将单位效益和员工工资挂钩,按季确定绩效薪酬计发系数,让员工充分享受发展红利,为全市16家县级农商行树榜样,做表率。
临汾农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全员营销工作方案,构筑起了“党委书记做主帅、支部书记当主将、党员带动齐上阵、全员肩上有担子”的营销格局,形成了“高管带头包对公、中层主导包企业、党员主动包大户、全员认领包散户”的营销常态化营销机制;积极抓住“线上营销”这一有利契机,组织辖内各农商行结合县域实际,组织营销人员及时对接乡镇及村两委,并以村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在群内每天为广大客户深入讲解存款送积分活动,有效将“被动营销”变为“主动营销”,将“外勤营销”变为“全员营销”,进而实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切实将“线上营销”做深做实;对辖内政府职能部门和重点企业进行登记汇总,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对重点企业进行按区划分,组织各农商行积极走访对接辖内市、县政府职能部门、重点企业,通过“建档到企、立卡到人、设站到厂、定人到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搭建良好的银企合作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对公存款余额达414.62亿元,较年初净增49.56亿元,新增占比32.33%。
为了促发展提质效,临汾农信出台了《拓客挖潜强营销 决胜首季开门红业务竞赛活动实施方案》《临汾农信绿色信贷工作实施意见》,指导基层农商行持续推进业务转型,提升发展质量。紧抓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辖内16家县级机构及时对接市、县、乡、村四级党政部门,为小微企业、农村农业、外出务工人员等各类群体以召开座谈会、现场会、授信会等“小规模”“多频次”的方式为其提供符合自身发展的信贷产品,从而推动全市贷款投放跑出“加速度”。
同时临汾农信以“金融挂职”“金融村官”等形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融合党建共建资源,打造“政府主导、农信社牵头、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辖内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名单制管理,积极支持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实体企业,以优质贷款带动营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