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3月20日 > 总第576期 > A7 > 新闻内容
农发行荆州市分行 打造四大特色品牌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曹沛原 通讯员 张文 田慧

【农村金融时报】

农发行湖北荆州市分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功能,倾力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和积极支持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粮食银行”“水利银行”“农地银行”“绿色银行”四大特色品牌,助力荆州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3年以来,累放涉农信贷资金278.35亿元,贷款规模达438.26亿元,居全市金融机构第二位。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巩固“粮食银行”品牌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该行深刻认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做好粮食信贷工作的重要性,把支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累计投放31.05亿元粮油贷款,维护了国家粮油安全,促进了粮油稳定,保护了农民利益。

统筹做好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发放政策性收储、轮换和市场化贷款23.56亿元,支持粮食收购市场份额达全市65%以上。大力推广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有效解决企业增信难问题。扶持湖北太禾米业、松滋永盛粮油等“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市场化收购,初步形成了主产区行2家-3家、非主产区行1家-2家的市场化客户布局。

突出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主动谋划新形势下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策略,不断拓展服务链条,强化“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的金融服务,投放5.3亿元支持湖北白云边、荆州天佳饲料等一批具有市场品牌和产业特色的粮食全产业链企业,促进荆州粮食产业优质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夯实“粮食银行”品牌。

全面提升粮食流通能力。不断深化与央企、地方国企等优质重点客户、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主要交易对手的合作力度,着力服务粮食产销“大流通”,支持江陵中航综合物流园、松滋国家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完善粮食流通网络体系,确保粮食市场有效供给。

守护农业发展命脉

做强“水利银行”品牌

水利建设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该行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支持水利建设为己任,以服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荆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靠前发力主动营销。率先制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荆州市分行“长江大保护”金融支持工作方案》,将支持范围细分为9大类22个子类,量身定制项目产品,提供“一揽子”融资融智服务,帮助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精准对接。聚焦国家172项和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市县两级行联动,开展“大调研、大宣传、大对接”专项营销行动,将信贷政策以文件、参阅件、工作报告、重点信贷产品宣传册等形式向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政府部门、重点企业宣传汇报,引发高度重视,有效形成政银企良性互动,加快推动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落地。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建立水利建设贷款“绿色通道”,执行优先受理、优先入库、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议、优先审批、优先发放等“七优先”政策。进一步延长水利建设贷款期限,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贷款期限最长可达45年,加大利率优惠力度,降低资本金比例要求,优化担保方式,全力保障水利建设贷款项目信贷规模。

3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水利建设贷款42.97亿元,重点支持荆州开发区长江大保护污水管网及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松滋市松西河(主城区段)防洪提升与生态治理工程、江陵县经济开发区供排水一体化建设项目等12个民生项目建设,覆盖7个区县、惠及120余个乡镇、1500余个自然村、520万人口,持续做优做强“水利银行”品牌。

释放农村土地活力

做大“农地银行”品牌

乡村振兴,农地是基础,产业是根本。该行始终把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作为重要使命,创新“农地+”融资模式,全力支持农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大产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探索有效信贷模式。紧紧抓住土地这一核心生产要素,结合荆州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以现金流管理为重点,深入发现、挖掘、设计和整合现金流,充分挖掘项目收益权、企业综合经营收益以及其他相关经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形成“农地+产业”“农地+园区”“农地+三产融合”等信贷模式。

突出支持重点领域。聚焦荆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全力支持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农田改造、湖泊生态修复、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等,着力解决农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系统质量退化问题。

3年以来,累计获批农村土地整治与利用贷款26亿元,重点支持了公安县孟家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荆州区纪南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石首市农用地整理项目等7个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超20万亩,修复生态湖泊超10万亩,整治村庄超500个。目前,该行农地类贷款规模已达18.58亿元,是产业客户条线营销的主打产品,“农地银行”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品牌优势更加突出。

支持地方绿色经济

擦亮“绿色银行”品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行深刻领会发展绿色信贷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绿色金融服务能力,聚焦重点环节和优势领域,加大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突出项目的信贷投入,积极推动地方“三农”领域绿色发展。

该行成立绿色信贷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荆州市分行绿色信贷实施计划》,规划从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三个方面对绿色信贷发展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将绿色信贷的贷款业务占比、贷款份额占比、贷款增量占比等指标,列入经营绩效中考核,快速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工作格局。先后下发各项信贷政策制度解读文件,明确绿色信贷认定流程,举办“绿色信贷”培训班,指导支行用好用足碳减排支持工具,大力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切实履行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社会责任。

3年以来,该行围绕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五大产业,累计获批绿色信贷项目33个,金额120.31亿元。截至今年1月末,绿色信贷余额132.8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32%,支持的58个绿色项目共计节约标准煤2755吨、节水70622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有效助力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荆州,擦亮了“绿色银行”品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