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杨雪 王海霞
【农村金融时报】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农发行四川省分行13.5亿元金融活水的灌溉下,三台县西平镇田间地头焕发出勃勃生机。
“支持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是我们当前的履职重点,我们将以土地整治为突破口,助力政府写好耕地、宜居、产业三篇文章。”农发行三台县支行相关负责人说。据悉,三台县西平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是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该笔贷款为近年来绵阳市农发行系统发放的单笔金额最大贷款,创三台县单个项目融资额新高。
西平镇是三台县的人口大镇、农业大镇,素有“粮仓古镇”的美誉,但仍存在土地碎片化、利用低效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据西平镇政府相关人员介绍,西平镇浅丘遍布,乡镇平均耕地面积14亩,耕地碎片化现象严重,机械化生产难度大,加之劳动力流失,存在土地撂荒现象。
政策性资金的支持有力促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和推进。据了解,该项目将对5万余亩的土地进行整治、地力培肥,并配套建设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未来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助力农田生产提质增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夯实耕地基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拆旧地块、拆迁农户等方式,整理复垦6000余亩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增减挂钩将节余的指标反哺农村,推进集中住房、农贸市场、活动广场等建设,彻底改变项目区域内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后,项目将为西平镇核桃沟村的4641户村民建设集中住房,家门口的河流生态保护工程也即将开工建设。谈起今后的生活,村民表示,“多亏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子变美了,环境也更好了。依靠种粮食就能有不错的收入,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
“农发行的信贷支持让我们资金难题迎刃而解。”三台县梓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说,项目立足西平镇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在耕地资源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充分发挥土地整治“1+N”的综合效应。
一方面,该项目将完善农业产业园、低温仓库、大米加工中心、良种研发培育中心等产业设施建设,通过农产品深加工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另一方面,该项目聚焦西平镇悠久历史文化,对鹅落山寨、刘氏宗祠、陈氏宗祠、湖广馆、福建馆等文物建筑进行修缮,有效地保护文物古迹,打造乡村文化基因保护的典范。同时让资源价值转变为产业价值,让乡村旅游成为西平镇共富路上的“好风景”。
图为三台县西平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