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松
【农村金融时报】
2022年,银保监会明确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重点。银行保险机构要把服务乡村振兴与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持续优化多元化、有序竞争、互相补充的涉农金融供给体系。
近年来,河南漯河银保监分局坚持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作为普惠金融的重点工作抓牢、抓实,充分发挥监管引领作用,督促漯河市银行保险机构围绕体制机制、粮食安全、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聚焦机制建设 激发内生动力
近日,工商银行漯河分行与漯河市供销社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深化业务合作达成良好意向。将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视野合作,以跨专业、多产品融合化的总体合作思路,开展乡村振兴示范中心服务体系、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农村三资、农资交易、基础金融服务等一揽子合作,助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此次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既是合力支持漯河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更是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银社长效合作机制的有益尝试。工行漯河分行将充分发挥网点和结算网络的优势,围绕漯河市供销社多元化、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我分行分别为普惠涉农贷款、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贷款提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100BP、30BP的优惠”,工商银行漯河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漯河银保监分局督促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把服务乡村振兴融入自身发展战略,做实、做细服务乡村振兴内部运营工作。据该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中原银行漯河分行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配备专项信贷额度,用于满足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采购农资农服、购买农业机具、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粮食收储等资金需求,并给予下调50BP的定价优惠;中国人寿漯河分公司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纳入办公室、团险、健康险条线职能考核重点内容之中,压实部门责任。
聚焦粮食安全 全力做好供给
“农发行漯河市分行积极与地方政府、粮食主管部门和中储粮漯河直属库沟通协调,做好夏粮、秋粮前期调研、资格认定、库点选择、管理措施等工作,去年累计投放粮食收购及加工贷款6.41亿元。”该分行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一直以来,漯河银保监分局坚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播种和收购等环节的信贷资金投入,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去年,邮储银行漯河市分行开展粮食收购行业专项活动,积极开展“送贷上门”,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从申请到发放最多需要3天时间,为广大粮食收购商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三夏期间,召陵联社提前对收粮大户进行走访宣传,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推出“金燕丰收贷”,发放贷款2571万元,有力缓解了粮食收购户的用款压力。国寿财险聚焦农机保障,积极承办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田机井设施综合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7110万元。
聚焦特色产业 优化服务模式
“今年,我们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为契机,提前谋划推进‘红色产业经济带’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号召力,依托颍山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稳定建立‘双绑’机制,进行土地规模流转,进一步扩大5G辣椒智慧种植规模。”临颍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军超说。
据了解,农业银行漯河分行结合临颍辣椒产业,在全省率先采用“合作社风险补偿基金+合作社推荐+存货抵押”贷款模式,信用贷款额度由原来的10万元增加至50万元。
临颍监管组副主任李淑莹告诉记者,“近年来,漯河银保监分局聚焦地方优势特色,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为农村优势特色产业提供支持,重点支持县域生猪养殖、辣椒产业、休闲食品、木材家居、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争取打造‘一县一业’‘一乡(村)一品’经济圈。”
据介绍,建设银行漯河分行瞄准香菇产业,强化政银合作,以“香菇贷”为抓手,共为68户菇农授信超千万元。舞阳联社聚焦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舞阳县“盐都古城”项目、贾湖项目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切实支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太保财险漯河中心支公司扩大生猪养殖产业优势,创新开展了生猪期货收益指数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保险+期货”产品,保价格外还保收入,不断拓宽保险产品覆盖范围,为农户提供深层次的保险保障;中华联合漯河中心支公司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金融保障,提供保险保障金额1.79亿元,涉及食用菌、花椰菜、草莓、花生、玉米、辣椒等品种,有效支撑了特色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