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源源 王松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提交《关于尽快立法加快发展普惠金融支持中国式现代化的议案》。
徐诺金表示,发展普惠金融,强化金融制度与服务创新,降低金融排斥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是贯彻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需要,而且是增进社会公平与和谐,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普惠金融带来的“阳光雨露”,为共同富裕保驾护航的客观要求。
在徐诺金看来,当前,约束金融机构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普惠金融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强化普惠金融法制建设,汇聚各方力量,激发金融机构供给侧服务动力,保障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金融权利。
对此,徐诺金建议,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普惠金融促进法》,明确普惠金融需求者和金融机构作为供给者的权利与义务,明晰金融管理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引导、激励、评估和监督等职责及权力。
首先,建议将普惠金融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探索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目标责任制度,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推进普惠金融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推动形成各司其职、政策协同、多方发力的普惠金融共建格局。切实发挥好各级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向农村地区、弱势群体延伸金融服务,做好产业规划,推进金融与产业的融合。
其次,建议明确金融机构权利与义务,激发内生动力。明确金融机构享有服务对象真实完整信息获取权,以及用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贷款利息、服务费用的获得权,有权公平享有普惠金融发展的国家优惠政策等。
第三,建议明确正向激励与保障,构建良好制度环境。激励政策方面,用好政策工具,做好发展普惠金融差异化监管的引导和激励;安排普惠金融专项资金,完善农业保险专项补贴机制;健全相关税收扶持政策。风险补偿方面,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财政奖励等机制,完善相关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制。保障措施方面,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失信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将金融知识纳入学校和国民教育体系。
最后,建议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加快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巩固增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技术为普惠金融在客户识别、项目认证、风险评估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整合信用信息资源,拓宽信息采集渠道,统一数据标准,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明确信用信息的互通共享,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更新、查询、纠错以及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信息的真实性、更新的及时性,降低信息应用门槛,持续以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有力驱动普惠金融发展和治理方式变革,推动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