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马丽华 张光发
【农村金融时报】
藤县天平镇新马村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站开在村的正中央,周围都是村民住宅。服务站的面积只有百十来平方米,办公区只有简单的一桌两椅、一台点钞机和一台多功能ATM机。别看门脸不起眼,这里能以非现金服务的方式,办理转账汇款、代理缴费和贷款咨询等多种业务。
藤县农信社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选址、设施等方面更加贴近当地村民。
“老板在吗?我一会儿过去。”“是张先生吧,我在!”
“只听声音,我就能知道是哪位客户。”藤县东荣镇甘塘村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站站长说,“与传统银行按数字叫号办理业务不同,这里没有叫号机,没有一米黄线,也没有玻璃隔断,在我这里办理金融业务,更像是老朋友间串门儿。”
在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站,村民除了可以办理金融业务,还能学到防金融诈骗知识。藤县新庆镇大路圩社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站长介绍,针对老年人缺乏金融专业知识及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特点,服务站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办“小课堂”,耐心细致地为大家答疑解惑。
像这样的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站,藤县农信社在各乡镇共设立了253个,它贴近村民生活,打通便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同时拓宽了金融服务渠道,提高了营业网点为村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也优化了客户体验,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图为村民们在金融服务站门口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