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3月06日 > 总第574期 > A2 > 新闻内容
乡村振兴将成金融服务新热土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艺良

【农村金融时报】

阳春三月,全国两会时间开启。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如何守好“三农”基本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会场内外的热门话题。

“三农”工作之所以受到各界高度关注,是因其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极其特殊。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布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意味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守好“三农”基本盘,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正所谓“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关乎后程”,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部署已陆续展开。此前公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领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出了九个方面共33项具体要求,给各行各业投身乡村振兴领域划了重点。而这些重点,正在成为金融业高度关注的焦点。

对于金融业而言,为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供金融服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政治责任;是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是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和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更是金融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举措。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要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支持经济发展的任务较重。同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也给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这就需要金融业紧跟政策导向和需求变化,找准发力点。

在此背景下,广袤的农村领域,正逐渐成为金融服务的新热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三农”领域的需求蓬勃而旺盛。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第一条重点,“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中就有丰富的金融需求需要被满足。

大豆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需要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者购买或租赁新型农机具予以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帮助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升级;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的种植者们需要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驾护航;在夏收、秋收过程中,无论是托市收购还是市场化收购都需要金融业提供稳定、充足的收购资金。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更是有着大量的投融资场景。这些都给各类、各属性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机遇,有助其创新产品、改进服务、提质增效。

财税和货币政策也给金融行业参与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农业保险的补贴范围在不断扩大,涉农贷款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持续,央行通过总量和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给金融业支持乡村振兴提供稳健的流动性支持和低成本的资金供给。这使得过去多年涉农贷款的增速持续高于平均,余额不断提升。央行数据显示,去年在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我国实现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高3.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22万亿元,同比多增1.65万亿元。

然而,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对乡村振兴的要求,这样的成绩还远远不够,“三农”发展的任务依旧艰巨和繁重。对于金融业而言,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仍未解决;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缺失的融资障碍依旧顽固;金融服务跟不上农业新业态、新需求的情况时有发生;农业保险、保障手段和能力不足的难题待解。一系列问题亟需全行业攻坚克难。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事虽难,做则必成。当前已有不少涉农金融领域深水区的改革开始推动,很多羁绊已久的难题正被逐步攻克。我们相信,在这个春天,全国两会上将有更多希望的种子被播撒,让乡村振兴的热土春意盎然、生机勃发。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